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说说图A、图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重大决定?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3)请说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两项)
(4)在改革开放中,农村改革实行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最先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
(5)材料二所说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题
3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1)建国以来,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是什么?此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和十五大分别确立了什么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谁在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风雨兼程,在这“第二次革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成功与挫折相伴,反思与期盼链接,欢欣与忧虑交织 ……穿越30年,随着城乡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亲历国民经济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历史留给国人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
-----新华网     2008-01-28
材料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温家宝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再次强调,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本世纪前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中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更不可能改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第二次革命”指什么?(2分) 它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国对外开放的作用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国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几个? (4分)
A                B              C                D            
(4)请你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我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
(3)除了图四中提到的经济特区外,还有哪四个地区被设为经济特区?
(4)我国现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一项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据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2013年11月召开,会议将涉及改革方案中三种“重大提法”, 第一种提法叫三十五年改革再起步,再一个提法叫“全面改革”, 第三个重大提法是强调此次改革的突破口。
材料二: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将正式挂牌,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
(1)三十五年前改革起步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35年前的改革突破口在哪儿?试举中国古代一史实说明实行改革的重要性。
(3)35年前经济领域如何进行改革的?
(4)结合材料二谈谈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歌曲中提到“旗帜”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伟大的历史作用”?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 分)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当到了关键时刻,需要继往开来时,往往是思想先得以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潮》《少年中国说》《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材料三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思想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的?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宣传新文化的刊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解决了哪一错误思想的影响?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你认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集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罗斯福新政内容
材料三 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某会议公报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该法令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具有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决议?依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全会”共同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1、图2、图3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三位划时代的伟人。他们分别是:
(2)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三次巨变”,请问“三次巨变”分别指什么?
(3)三位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分别创立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 这首赞歌颂扬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请回答:“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2)材料二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我国为什么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1) 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不断书写传奇?(2分)
材料二    

(2) 香港和澳门分别于哪一年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3分)
材料三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3) 材料三表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1分)
材料四 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