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1986年
制定《863计划纲要》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
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5年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
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2010年
成功举办世博会


(1)据村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 《春天的故事》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材料一、二的历史人物分别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作出了哪些历史功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 大复兴。
【屈辱沧桑】
材料一   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 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革命风潮】
材料二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 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2)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组织创立、指导思想、革命结果等方面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 起了民众"? 
【独立自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壮丽篇章】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 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4)改革开放后,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的科学理论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 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 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
【破旧立新】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 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 "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勇往无畏】
材料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2)改革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谭嗣同因为哪次变法而从容就义?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顺势而为】
(3)改革通常由问题倒逼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改革名称
面临问题
措施
性质
洋务运动
内外交困
①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B
以" C   "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②创办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1861 年改革
A 盛行;
资 本 主义 工业 发展缓慢
①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
③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但须赎买

D


【民富国强】
材料三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 年
1992 年
2002 年
2010 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 年和 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识读下面年代尺:

1.根据上面年代尺完成下列表格。(6分)

关键词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正确决策
良好开端
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会议名称
 
 
 

 
材料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多年波澜壮阔,90多年壮丽辉煌……
2.从“南湖红船”到“小康蓝图”,中国共产党在这90多年的探索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哪两大理论成果?(4分)其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结合材料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什么?(2分) 回顾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象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哪两件大事?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上述事件?
材料二  1978年的中国,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有无数的中国人的命运因中国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引起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的理解。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3. 结合所学回答,1992年以后,为了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走出的这条“好路”是指什么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根据材料,请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改革中最早获得成功的是哪里?
(2)农村改革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是什么?
(3)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观点得到谁的支持?它否定了什么错误观点?
(2)材料二包括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的会议中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14世纪时中国人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但在当时的西方,人们还不知纸币为何物,他们把纸能等同银子的想法看为是极其荒谬的。他们还曾经要求马可·波罗收回这些无稽之谈。
(1)材料一中马可·波罗来中国时正值中国的哪一朝代?他在书中的描述为什么不是“无稽之谈”?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的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2)材料二中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怎样?为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举两例说明,2分)
材料三 下图为l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总理第四次成为其封面人物,封面英文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3)村料三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四 下图为l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4)根据材料四,党的哪一重大会议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邓小平为什么会被称为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某班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讨论活动,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1)请为A处会议撰写一个恰当的成语,并写出B处会议的名称。(2分)
(2)请写出C处会议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成果的内容及会议的历史性贡献。(2分)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请列举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史实说明这一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1分)举出一例推动这一趋势的重大政治事件。(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1分)他所说的“第二步”在我国是如何实现的。(1分)
(3)材料三中所说,党在民主法治建设上“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分别是指什么?(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论述题
30、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中国共产党很多重大决策都是在党代会上作出的,请回答:
【探索】(1)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
(2)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这个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兴起了哪两项运动?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转折】(3)下面的歌词见证了中国何处的改革成果?这一成果得益于哪一会议的召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旗帜】(4)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这里所说的旗帜是指什么?
【活动】(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某校决定举办一场绘画比赛活动。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活动,请你写一份宣传广告。

                      题目《              》
内容(对党的认识):                                                           
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从以下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哪一制度?
(2)根据图二,到1956年底,国家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体完成,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建立。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4)图四是我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它表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