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初中历史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 ②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都大力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         ④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是(    )

A.利用美国的扶持 B.科技立国
C.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D.充分利用国内自然资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其中50年代用于引进国外技术的费用占科技总经费的45%,60年代为24%,70年代为10%。
材料三: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8日上午举行中外记者会,外长王毅后就中日关系指出,中日是近邻,本应和睦相处,目前的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王毅特别强调,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出现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请指出日本制造什么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并指出二战的性质。
(3)“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请分别指出1914年、1894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侵略的历史,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事例说明双方的态度)?(4分)。你认为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图一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示意图                  图二 比尔盖茨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意味着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请指出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穆同学暑假期间旅行到某地区,发现当地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他所到之地属于:(        )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美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

时 间
日 本
美 国
英 国
联邦德国
法 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据此可以说明日本(  )
A.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C.大力发展教育 D.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援助  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④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会发生与美国同盟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增强……美国再也不能像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1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要反映图1的相关信息,还可用哪些形式?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两国的历史都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危机来临】
材料一:1925——1934年失业率变化图

【解决危机】
材料二:
 
【战后表现】
材料三:2015年9月24日晚,德国驻华大使馆举行了盛大的“德国国庆日暨两德统一25周年” 庆祝活动。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战后,德国反省历史,外交重点放在和邻国重新建立信任、实现和解上,让德国融入欧洲。勃兰特总理的华沙之跪赢得了东欧国家和犹太人的谅解,时至今日,德国的对外政策乃至整个政策,仍然深深植根于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德国的统一进一步增强了欧洲的实力,使得欧洲一体化达到新的阶段,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岛国有化……安倍晋三不遗余力地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或解禁集体自卫权,出台新安保法案,实际是对邻国的一次次伤害,何尝会得到谅解呢。世人说:勃兰特跪下了,但德国人站起来了;安倍晋三站起来了,但日本倒下了。
————中华网
(1)材料一中高失业率形成和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2)材料二中德日两国如何解决危机的?
(3)历史上德国的分裂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指出战后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什么?
(5)材料三中“欧洲一体化达到新的阶段”指的是什么组织的成立?它的成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材料三中德日两国领导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于80年代初期把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视为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称为

A.科教兴国 B.殖产兴业
C.非军事化政策 D.科技立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人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纷争不已……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材料二 每一政府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轴心国成员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2003年3月10日,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指出:“……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1)读材料一,20世纪以来,“导致了欧洲分裂”的战争主要有哪两次?
(2)材料二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最能够体现宣言内容的战役是哪一个?
(3)材料三中, “欧洲联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寻求美国大力支持 D.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1)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的标志是什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有何影响?
材料二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中国的哪一发明为欧洲人“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提供了条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材料三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1993年这个“共同体”又叫什么?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你认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