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写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马克思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第一次是……同英
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往往巨大的历史灾难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结合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一个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简要论述。
材料二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二所述的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展望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你认为还将开创怎样的历史新篇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霸权主义影响着人类的安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英法)军人都掠夺很多……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据材料一指出,英法联军犯下的主要罪行。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反常的全面支配世界的欧洲时代的结束。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到30个主权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哪两个方面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杜鲁门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意识形态的辞藻来掩盖其全球扩张。其中有两句话是要害所在。一是,“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二是,“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企图的征服”。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现代史》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提出,杜鲁门主义所说的“外来压力”主要来自哪一个国家?它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4)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非福音。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战争的爆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市。她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为迎接建国65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一次“爱我北京,爱我中华”的主题展览。
【悲壮的史诗】
材料一:

(1)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发展进程。结合材料一回答,“1860年的北京”“1901年的北京”“1937年的北京”分别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件大事?
(2)材料一中“1901年的北京”和“1919年的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峥嵘的岁月】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有什么伟大意义?
材料三:见右图

(4)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在
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心里的话语】
(5)2014年10月1日,盛装的北京将迎来国庆65周年。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当前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堪称世界大国关系中的典范。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举行会谈,表明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下面请你参与有关俄国历史及中俄关系的相关探究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1)两次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是?(1分)
(2)近代史上俄国参与的侵华战争有哪些?(举一例)
(3)成为俄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的是什么事件?(1分)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于什么事件?(1分)
(5)苏联“意外陨落”是指何事? (1分)该事件产生的影响?(1分)
(6)时至今日,中俄两国共同加入的国际组织有?(举一例)(1分)
(7)今天,中俄两国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探究关于文物的故事,会给我们许多启迪。
(近代悲惨的遭遇)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一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请写出制造这次暴行的侵略者。这些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战争失败后,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者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是指什么事件?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地位。
材料二: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许多传教士和外交官都参加了抢劫,大量的金银财物、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日军在抢去户部衙门300万两白银后,将户部付之一炬,以毁灭罪证。
(3)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4)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当代回归之路)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5)在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 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1900年瓦德西给德 皇的信
⑴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⑵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⑶材料二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⑷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导致材料一中“圆明园”由“昔日一景”变成“今天一角”的罪魁祸首是谁?(2分)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说一说图片所反映的历史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强盗”分别指那两个国家?“夏宫”指什么地方?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的“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请说出这次战争的影响。
(4)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固的抵抗,请你举例说明。
(5)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 段经历。”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残垣断壁(如图)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情?
(3)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4)面对材料三这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引自马克思的话   
材料三: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
(2)材料一反映的战争是哪两国发动的?
(3)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拓展探索:
中国圆明园学会原副会长,93岁高龄的著名建筑学家汪之力在目前举行的“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呼吁应按照现行的规划,尽快恢复圆明园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并按原样重建总体十分之一的建筑物,用于展示“圆明园事件”、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园林,让圆明园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的特殊纪念地,让人们明白曾经失去了什么,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感受。

(1)上图:是圆明园残迹,被毁坏是在什么时候?是谁将它毁坏?他们将其毁坏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圆明园重建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析题:(请先找出错误的观点或史实,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计18分。)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
错误:                                                                
理由:                                                                
1897年,日本人在福建泉州开办纺织、造船等数十家工厂,外国商品也大量在此倾销,使当地手工业纷纷倒闭。
错误:                                                              
理由:                                                               
19世纪70年代,家住上海的小荣到北京读书。他利用时间游览了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错误:                                                               
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别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1860年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给世人留下了断壁残垣,焚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美日联军。
错误:                           ;改正: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19世纪90年代日本发动的“让中国惊醒”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错误:                           ;改正:                           
下面是某同学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内容归纳

错误:                           ;改正: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李宗仁、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后来事件得到和平解决。                               
错误:                           ;改正: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错误:                           ;改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