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俄国二月革命
初中历史

某班开展了一次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识物学史】
下图是焚烧后的圆明园,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谁?

【方式二 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2)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三 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提出面向世界的要求。魏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他认为做事情只要“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清朝后期中国皇帝和大臣思想上出现了什么错误认识?
(2)材料二中,魏源在哪本书中说了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什么意思?
(3)孙中山本人是否做到了材料三中的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试用史实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4)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举一例“中国欲自强,学习外国利器”的具体活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在经济上的主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材料三   见下图
(3)下图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请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概括其含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人物。
(1)主张禁烟并在虎门公开销烟的是:
(2)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3)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中华民国的是:
(4)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问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中,把图A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 孙中山把图B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2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是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的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十九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先后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中,80年代中期还筹办了南洋、北洋和东海三支海军力量,在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1)史料诊断:材料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地方下面用下划线标出并给予改正。
                                                 。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来表示,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补充完成下面的图示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那个有哪些?
(4)有人说辛亥革命是胜利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是怎么理解胜利和失败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l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和“黑暗依旧”的含义是什么?(2分)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2分)这场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1分)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的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十九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先后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中,80年代中期还筹办了南洋、北洋和东海三支海军力量,在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1)史料诊断:材料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地方下面用下划线标出并给予改正。
                                                 。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来表示,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补充完成下面的图示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那个有哪些?
(4)有人说辛亥革命是胜利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是怎么理解胜利和失败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分别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些尝试?(6分)
(3)材料二中“自救之路”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
(4)据材料三,“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2分)
(5)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谈谈你的认识。(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凯末尔、甘地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 B.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
C.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D.都主张向苏俄学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  )
①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俄国二月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