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性提高。
错误: 。(2分)
理由: ;(2分)
。(2分)
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 B.辛亥革命 |
C.土地改革 | D.戊戌变法 |
党和政府历来把农业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
C.抗美援朝 | D.和平解放西藏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进行土地改革
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④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⑤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 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 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 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着家长里短、政策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每一次变化带给农民的深刻记忆。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
下表为l950年、l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
1950年 |
1952年 |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地主、富农 |
14.5 |
54.8 |
7.9 |
8.6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张华搜集了有关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历史资料,要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他的手抄报拟一主题,下列最恰当的是( )
A.工业化的起步 |
B.巩固政权 |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孙中山说:“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外国人管理的地域,我们才可以自由加税,实行保护政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的首要前提是什么?他领导了哪场革命?
(2)材料二中“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颁布哪一个法律文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谁?
(4)改革开放后农业政策又做出了怎样的调整?谈谈你对农业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不断的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我国农业方面的政策或措施按先后发展顺序排列当为( )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列事件中能够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有(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