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强大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实现工业化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
占人口% |
占土地% |
地主、富农 |
10 |
70--80 |
贫农、中农、雇农 |
90 |
20--30 |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3分)针对这一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一五计划”的完成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读下图及材料,结合建国以来农村政策变化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三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从九个方面对全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通过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图一:
图二:
图三:
(2)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与改革开放后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
化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材料三:
(1)材料一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政策的主要 内容。这次土地改革土地所有权( )
A.归农民个人所有 | B.归集体所有 |
C.归国家所有 | D.归地主个人所有 |
(2)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河南/安徽)省的农民首创的。其主要内容是在(不改变/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根据材料三,指出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图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图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住一女孩 图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遵循哪些原则?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从下列图片和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1)图一反映的事件开始的时间是 年,改革的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 》。此后, 制度被消灭。
(2)图二反映的事件是 ,这一事件到 年基本完成,同时进行的另外两个方面的运动是手工业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三项运动的完成标志
着 。
(3)图三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发生的哪次运动?
(4)从材料二中看到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与20世纪70年代党中央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有关,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深化对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党史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1)根据上述材料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由哪些?
(2)材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请问这些成就又有哪些?
(3)材料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请问是在哪次会议中明确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的?
(4)材料中习总书记讲的“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指什么?
(5)自建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的走向未来有哪些深刻的启示?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新时期的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土地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拔出地主的土地界碑 图二: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全国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三: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1)根据图片信息,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
材料二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忆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观察下列图片,分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
农民在拔除地主的地界碑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7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四:“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土地?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 (2分)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 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首先在哪一地区实行?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该措施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为该措施的顺利执行准备了条件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中,我国1962年的粮食人均产量比1957年低,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有关?而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首先是在哪里实施的?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简表(部分年份)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3)材料三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召开的哪两次会议?它们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左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忆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2分)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4分)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请回答:
(1)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1分)
(2)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它颁布于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2分)
(4)观察材料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请回答: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补完未写出的A年代的一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分)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