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你认为哪一项是可以发生的:
A.14世纪,欧洲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原产美洲的西红柿、玉米都有了。 |
B.16世纪,你可以坐火车出行;在海上你可以选择汽船这样的交通工具。 |
C.1870年,乘船去美国南部,你会发现大量的黑人奴隶在田间劳作。 |
D.1882年,在日本东京新建的工厂增多,土地买卖频繁。 |
与表格内容所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类别 |
典型事例 |
典型人物 |
建国篇 |
独立战争 |
① |
统一篇 |
美国内战 |
② |
改革篇 |
实施新政 |
③ |
称霸篇 |
推行"冷战"政策 |
④ |
A. |
①罗斯福 ②华盛顿 ③林肯 ④杜鲁门 |
B. |
①罗斯福 ②林肯 ③华盛顿 ④杜鲁门 |
C. |
①华盛顿 ②杜鲁门 ③林肯 ④罗斯福 |
D. |
①华盛顿 ②林肯 ③罗斯福 ④杜鲁门 |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可能出现的情景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A.1805年拿破仑乘坐汽车赶往前线指挥战斗 |
B.1776年华盛顿在电灯下审核《独立宣言》的初稿 |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
D.1945年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读停战诏书 |
英国和前苏联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2.下边漫画主要反映了前苏联( )
A. |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B. | 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
C. |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
D. | 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
阅读图表,指出直接影响1980年后中美贸易显著增长的因素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人民公社化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② |
D. | ③④ |
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列各国处理农民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俄国解放农奴的措施实质是对农民的盘剥 |
B.日本明治政府规定不允许土地买卖 |
C.美国罗斯福新政兴建水利工程,利于农业生产 |
D.苏俄政府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下列史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①文艺复兴 ②新航路开辟 ③资产阶级革命 ④工业革命 ⑤殖民扩张和掠夺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世博会的主题既体现了全球的共同兴趣,也涉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最关注的领域。
材料一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世博会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科学的巨大力量贯穿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个世纪的进步就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
(1)请你列举一项工业革命期间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变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下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时间 |
主题 |
1998年 |
海洋--留给未来的遗产 |
2000年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年 |
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
(2)以上各届世博会的主题共同体现了人类在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结合这一主题,上海某调查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右图是其中一组数据。
(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就业是公众最为关注的因素,请从我国人口特点的解毒来分析就业难的原因。
(4)从题图选择出一个你关注的因素(除"就业"外),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