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对本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据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变革前,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些危机分别是什么?
(2)史学界认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你说一说它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
(3)在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扭转了战局。正因如此,林肯在1984年被评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请用一句话概括林肯的功绩。
(4)俄国和美国解决国内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美国南北战争带给我们的突出启示是什么?
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即新中国的成立,请说明代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标志?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代帝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回答西周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又分别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亚洲会议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的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在与会国中存有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普遍愿望。关于与会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的建议,并不排除同这个区域以外的国家合作的适宜性和必要性,这种合作包括外国投资在内。此外还认识到,某些与会国通过国际安排或双边安排,从这个区域以外获得的援助,对实行它们的发展计划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其亚洲会议强调了一些什么内容让对于会议如此的重视?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请回答下列小题。
(1)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 )
A.铭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2)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 B C D
(2)最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是图中哪一处诸侯国?(注意:只要写字母。)
探究: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步骤一 走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各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步骤二 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哪一工程?(4分)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步骤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有人认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结束了西班牙、葡萄牙近300年的殖民统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使广大殖民地人民获得了自由,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试用所学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据此请回答问题。
(1)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3)请联系自己,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中国工农红军为何要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艰难的长征路?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历史,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走上了探索救国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问:
(1)写出下列各阶层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提示:按序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10分)。
①地主阶级: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
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知识分子):
⑤中国共产党:
(2)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哪次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联合的扩大,从经济上看,给它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优势,从而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从政治上看、对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欧洲联合体中的那些国家,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孤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也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联合的扩大”产生了哪些影响?(摘抄全文不得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1955年4月这些新兴的国家为讨论共同面临的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问题召开了这次会议。会议确定了指导国际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包含“……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内容。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摘编自《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2)根据所学分析,冷战期间大国间的军事冲突表现为哪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次会议”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材料二中引用的“十项原则”内容源于哪个国家提出的什么原则?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
时 期 |
时 间 |
标 志 |
影 响 |
第一次合作 |
北伐战争 |
1924~ 1927 |
1924.1 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第一次分裂 |
土地革命战争 |
1927~ 1937 |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
第二次合作 |
抗日战争 |
1937~ 1945 |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光复 |
第二次分裂 |
解放战争 |
1946~ 1949 |
|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
请回答: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2分
(2)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列举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3)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产生的影响等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