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

汉朝农业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耕犁上已安装犁壁
B.丝织和冶炼技术居世界前列
C.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
D.牛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哪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生产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举例说明由于《马关条约》签订而加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哪一重大斗争?
(2)20世纪三十年代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l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四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和“黑暗依旧”的含义是什么? 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说出材料二这首歌谣包含了哪几件事?(写出3件即可)
(3)材料三中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据材料四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党这90年的艰辛曲折的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样的性质?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是哪一条约?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试举两例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摘自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
(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革命?“先生”是指谁?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什么?
(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介绍3个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三民主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封建专制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D.改革土地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英方高规格接待,访问成果卓然,中英领导人全方位互动获赞“大国外交收放自如”。回顾世界近代历史,英国在17世纪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19世纪它已傲视全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
——钱乘旦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形成的“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两大原则,表明英国已经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指的是什么?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革命中推动交通运输工具革新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英国通过什么机构对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指什么历史事件?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傲视全球的主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查理的断首”发生在英国的哪个重大事件中?最终通过什么文件确立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在法国导致“革命的烈焰”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拿破仑创造的奇迹”有很多,他本人认为他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复活》
B.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C.贝多芬一一《哈姆雷特》
D.凡·高——《最后的晚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说明了(  )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②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③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④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西欧罗马教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教皇仅是一个宗教领袖
C.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D.教会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在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日益腐朽的形势下,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揭露、批判旧制度的腐败现象,他们的学说启发人们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并贯彻革命的始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8 世纪后期体现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法律文件有哪些?(举两例)
材料二 (在叛乱各州)“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民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三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2)材料二中的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材料三中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3)19 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请列举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你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