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

对《念奴娇 昆仑》这首词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A.“横空出世”,横在空中,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首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
B.“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条万条玉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数词虚指用法,形容很多。
C.“安得倚天抽宝剑”,“安得”,怎么能。“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
D.“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凉热”共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忆秦娥  娄山关 》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来源:《沁园春 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沁园春   雪》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来源:《沁园春 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① 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②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①—②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①此词上片采用了情景相间的写法,开首“寒蝉……”三句是景语;接下去“都门……”几句是    ;而“念去去……”两句又是景语。
②这首词下片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它的动人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豪壮的语调抒发胸中郁闷。词中描写的场面壮阔,将江山之胜与怀古豪情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举重若轻、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
B.柳永《雨霖铃》上片写秋天傍晚与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难舍的心情,下片是词人想像离别后心爱的人孤苦凄凉生活的情状。
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虚构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神仙世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追求和理想。
D.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词中回忆自己年少时与同伴一起畅游湘江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在江海横流的时代力挽狂澜的豪迈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永 遇 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②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来源:古诗词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诗词名句,在每句后面的括号里切当写出该诗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来源:诗歌专项练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叶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简要概括这首词刻画的人物形象。(不超过8个字)
②和苏轼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还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
南乡子 
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一词多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