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乔出嫁了”这一细节,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B “人生如梦”是苏轼在遭受贬谪之时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寄未酬之壮志于自然,是一种旷达的表现。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叹宋武帝的英雄业绩,他指挥的军队精锐善战,他的豪气充溢苍茫大地。只可惜,这些都已是怀想中的事。
下面诗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琵琶行》以叙送别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
B.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明明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作者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化用了东晋祖逖北伐抚摸当年亲手种植的柳树落泪的典故,辛弃疾感叹时光飞逝,韶华易逝。 |
D.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南侵后,姜夔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
下列各项判断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看似豪放,实则婉约。作者以实写方式,描绘了眼前千里烟波、低沉暮霭与辽阔楚天,表达自己对前途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的感受,抒发了内心凄婉哀怨的情感。 |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道出了作者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在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与无奈。 |
C.《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句,作者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西沉的落日与失群的哀雁的悲凉之景。这一景情结合之句颇具的暗示性,作者借此表达对南宋王朝渐衰,英雄孤独落寞的抑郁悲愤之情 |
D.《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让人们看到了菊花飘零一地的深秋悲凉之景。然而飘零的何止是菊花,作者以花写人,写尽了自己遭遇不幸而憔悴不堪的内心。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选出下列选项中,对上词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显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赞扬;表明作者对如今朝廷无心北伐复国,一味苟且偷安的不满。 |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既体现了作者对刘裕北伐军容之盛壮的仰慕和赞扬,又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北伐的雄心壮志。 |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使用了两个典故,目的是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失败来衬托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从而表达对朝廷草率出兵的不满。 |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既体现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哀伤和苍凉感,是作者沉郁悲愤的表达。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
B.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有词牌,词牌对词作的内容起概括的作用。 |
C.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所学《登建康赏心亭》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均为南渡后所作。 |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土,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这一时期的佳作。 |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
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
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 。
A.别是闲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 B.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
C.别是闲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 D.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李白苏轼司马光 |
B.李煜曹植辛弃疾司马迁 |
C.柳永苏轼苏轼司马光 |
D.李清照白居易辛弃疾司马迁 |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
以下对两宋词人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做过工部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善于吸取民间新声的优点,创制了大量乐调反复的长调,大大扩大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在宋词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他的词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C.辛弃疾,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辛词以多样化风格反映他的丰富的爱国感情,在豪放词风上与苏轼齐名,人称“苏辛”。
D.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的词也属豪放派,风格刚劲、潇洒,讲究格律,音节谐美。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其自度曲注有工尺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现存的一部词和乐谱的合集。
对《醉落魄 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
词中“彩笔”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彩笔新题断肠句”,词人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有何意味?
这首词的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个比喻运用的妙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