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文学常识 / 选择题
高中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再别康桥》。
C.《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B.唐初期,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C.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仄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D.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化方面的常识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古代书信体颇为丰富:“书”,指一般书信,如《报任安书》《与微之书》;“表”,是写给长辈、尊者的书信,如《出师表》《陈情表》;还有“疏”,也指书信,后来专指给皇上的奏章,如《谏太宗十思疏疏》。
B.古时候讲究谦辞敬辞的使用,如表示谦逊的自我称呼,“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若望仆不相师” “妾当作蒲苇”,敬称对方的如“孰与君少长”“少卿足下”“公教晞以道”。
C.诗人自称居士者多,许多是因为参透人生之后对佛禅的向往和依归。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等。也有叫道人、散人的,如姜夔号“白石道人”,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D.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二人被称为盛唐诗坛上的双子星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和目空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B.《想北平》一文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作用是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C.《劝学》用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D.《师说》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合乐可唱、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在宋代发展到最高峰,可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
B.韩愈,字退之,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C.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游览赤壁古战场的遗址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散文名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A.①韩愈②文天祥③杜甫④苏轼
B.①韩愈②范仲淹③杜甫④辛弃疾
C.①欧阳修②范仲淹③屈原④辛弃疾
D.①欧阳修②文天祥③屈原④苏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
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题材,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轲,字子舆,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
B.词是一种配合乐曲歌唱的新型格律诗体,原叫曲子或曲子词,又名诗余、长短句。它产生于中唐,成熟于晚唐,盛于两宋。
C.“古文运动”是指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为唐宋八大家。苏轼在文学上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诗、词、散文都有很高成就。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苏轼词的题材,大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狭窄范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国兰陵令。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毛泽东同志喜欢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思想内容,这些诗其实属于古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D.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古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其中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端午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等。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
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以民为本,也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进行可持续的生产;荀子主张性善论,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B.敕造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C.国子监是中国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清时期人们习惯把在这里读书的人简称之为“监生”。
D.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臣郎中”,”除臣洗马”中的“拜”和“除”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B.古人以二十岁为弱年,一般贵族男子,于该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陈情表》和《出师表》一样,都属于同一类文体,“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陈述意见的文书,帝王也可以用“表”向下颁布号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