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B.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1929年4月,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也被成为“雨巷诗人”。
C.谦称是表示谦虚的称谓,“鄙人”、“竖子”、“足下”、“不才”、“舍下”、“仆”、“愚”都属于谦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大意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在意物质享受,而应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说得上是好学。
B.林黛玉年龄不大,但在贾府事事谨慎,处处留心。周瑞家的给贾府各姑娘送宫花,最后才送到黛玉这里;黛玉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正跟人生气,即便是黛玉来了也拒绝开门。面对这些冷遇,黛玉都十分克制,不以为意。
C.《白光》中的陈士成和孔乙己一样,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穷困潦倒,因偷窃行为被人打断了腿;而陈士成在屡试不第之后梦想发财,疯疯癫癫地到处寻找地下埋藏的金银,最后在西门外的万流湖里淹死了。
D.《墙上的斑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清兵卫与葫芦》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事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站在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年龄称谓中,表示女子成年的一项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B.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褵。(白居易《对酒示行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以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C.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在《师说》中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课内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
B.《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C.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D.《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学著作浩如烟海,著作体例丰富多样,其中《左传》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著作,《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
C.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D.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诗“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作者以一间破旧的书房为线索,写出了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代人对自己的爱怜、期望和依恋。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一生成就卓著,其中《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四大悲剧”。
D.《巴黎圣母院》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于雨果青年时期,以15世纪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家》和《复活》的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我使她伤心多次,又何止这一件事”。梅的死带给觉新很大的打击,觉新觉得自己亏欠梅太多,所以觉新在处理梅的后事时,包揽全部事情,因为这是减轻他愧疚的最后一次机会。
B.“他不再需要理性了,他不再听理性的呼声了。”高老太爷完全不听觉新的求情,一意孤行,扬言说觉慧到月底还不回家,就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子弟。而叫觉民代替他应承这件亲事。
C.聂赫留多夫在姑姑们家里度过的最后一天当中,前一天夜里的事在他的记忆里还很新鲜,他体会到他自己做了一件很坏的事,这件坏事必须弥补一下才行。为了弥补卡秋莎,他给了她一百卢布。
D.“她认出我来了!”他暗想。他仿佛觉得有人要兜头打下来,就把身子往后一缩。

玛斯洛娃在女掌班作证时,忽然把眼光转到陪审员这边来,停在了聂赫留朵夫身上,瞧了很久。聂赫留朵夫为此提心吊胆,可是玛斯洛娃并没有认出他来。
E.妓院的女掌班基塔耶娃打发一个法警给玛斯洛娃送来三个卢布,玛斯洛娃托一个押解兵用其中的二十戈比买两个白面包和一包纸烟,还找回了零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什么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D.梅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白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

A.广州 B.扬州 C.福州 D.南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子——兔 B.巳——蛇 C.酉——猴 D.申——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是( )

A.三日 B.三月 C.三季 D.三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屈原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诸葛亮 B.屈原范仲淹白居易李白陈寿
C.屈原 欧阳修杜甫李白诸葛亮 D.屈原欧阳修白居易杜甫陈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呐喊》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B.《红楼梦》的序幕由前四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和主要人物,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C.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常常突破古典戏剧的清规戒律,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在奥菲利娅落水而亡的悲惨场面后,紧接着掘坟墓者插科打诨的场面。这种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的奇妙混合,创造了奇特的悲剧效果。
D.《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