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①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②诗歌的三、四句写人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南宋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
甲                                         乙
度汉江                                     回乡偶书
李频                                         贺知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问题:1)从情绪上看,甲乙两诗有何不同?2)联系两首诗的具体情境,结合自己的想象,将作者的情绪、心理加以推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
月夜                                     春怨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请说明两首诗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有何不同?
(2)        两首诗中的最后一句都既有形象,又有意境,试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
甲                                       乙
探春                                暮春归故山草堂
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  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  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
甲                                            乙
望月怀远                                        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甲 、乙两首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指出其相同之处何不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解:①蛩,蟋蟀。
(1)请写出这首诗颔联中对仗的词语。
“宿雁”和“寒蛩”对仗,“半江”与“四壁”对仗,“画”与“诗”对仗。(2分,三组全对得满分,漏一组扣1分)
(2)表达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是“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写景绘色,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
运用近景远景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景色,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把秋夜的景色描写的非常真切;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气是静景的描写,而宿雁成群与四壁的蟋蟀声是动景的描写,相映成趣,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沉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1、首联中“池月渐东上”的“上”字,有人改为“院”,并且说,这样下文“开轩”才有机趣。可不可以?为什么?
2、“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3、作者是怎样实现“怀辛大”这个题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写 情  
李 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两首诗都写到“明月”,那么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法和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试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衰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纪昀曾这样评价本诗:“不言雨夜无眠,只言枯荷听耳,意味乃深。”其中“意味”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⑴本诗提及的两位文化名人的姓名分别是       、       
 ⑵试析作者对“子瞻”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不寐有赋  陆 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⑴简述诗中作者形象和诗歌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评析本诗在抒发感情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⑴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诗颈联堪为“诗骨”,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豪情、心如砥石的精神和跌宕雄健的风格。这一主旨颈联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