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问题:(1)曾子提出了一种提高修养的方法,就是________。
这三则都提到“信”,请问儒家对于“信”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二选一,5分)
《三国演义》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件“尤胜相如在渑池”的事情是什么?关云长在这件事中如何显示“英雄气”?请简要叙述。
(2)黛玉……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红楼梦》二十七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请问:这个“狠心短命的”是谁?黛玉在什么情况下看见他?结果又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②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③女,弗④如也。”(《论语·公冶长》)
注:①愈:胜过、超过。 ②望:比。③与:同意,赞同。④弗:副词,相当于“不之”。“弗如”,相当于“不之知”
孔子和曾子的谈话,阐述了什么道理?请概括。2分
子路说颜回能“闻一知十” ,说明颜回具有哪种学习能力?而他说自己“赐也闻一以知二”体现了他的什么品德?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趁机叫晴雯送两块旧帕给黛玉。黛玉一听是旧帕,先是烦闷,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忙叫晴雯放下。黛玉体贴出旧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左思右想,题诗三首于其上。
B.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C.黛玉到怡红院,听到宝玉在梦中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黛玉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离去。
D.刘姥姥离开贾府之时,凤姐叫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刘姥姥问清孩子的生辰后,便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E. 海棠诗社成立后,诗社的首次活动便是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李纨评黛玉诗为魁首。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平儿是个有原则的大善人。她的镯子被宝玉房中的小丫鬟坠儿偷去,平儿明知底里而不愿意声张,为的是一来体谅宝玉在丫鬟们身上的良苦用心,二是怕招老太太、太太生气;三是为了顾全宝玉房中大丫鬟们的体面,更怕病中的晴雯生气发作。其用心之良苦,令宝玉大为感叹。
B.薛宝琴是个非常有才气的姑娘。芦雪庭联句,宝琴与湘云、黛玉争胜,三人联句最多;众人称赏红梅,邢岫烟、李纹及宝琴三人最先成诗,三人中又以宝琴的最好;宝琴作怀古诗十首,咏古迹,怀往事,又暗隐十件俗物,让众人“都称奇道妙”,不过黛玉认为后两首怀古诗史鉴无考,要求另作,宝钗、李纨反对。
C.宝玉带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黛玉。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那渔婆儿了!说完了,一想到自己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后悔不及, 羞的脸飞红。
D.贾母喜欢说笑话、听笑话,并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小说第五十二回写到,贾母说王熙凤“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拍着马屁反驳了几句,并说“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贾母听后,心里觉得不吉利,就骂王熙凤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的众人都不敢笑了。

E. 凤姐生日,贾母带头凑份子为她做生日。生日宴会办得热闹,凤姐想躲回家歇会儿,无意中发现贾琏和鲍二媳妇在一起,还听到他们在议论,骂凤姐。凤姐醋意大发,拿平儿出气,与鲍二家的厮打。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以上选段中“你”是谁?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王何?”(《滕文公下》)
(1)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一个成语                 ;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题(两题任选一题)
(1)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就是苦肉计,请简要叙述这一情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2•5)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2•8)
(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3.4)
根据上面三段选文的文意,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三段选文是围绕着        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子夏认为在父母生前关键要解决          的问题;而在父母死后,丧葬仪式要          
结合②③选段,谈谈你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礼”的理解。(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选一题作答,5分)
1)《三国演义》第五回说到“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请叙述接下发生的故事情节。
2)《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这是哪一个故事情节,请叙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论语·里仁)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从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和子游的话中可以看出儒家什么样的交友观?
谈谈你对孔子以“匿怨而友其人”为耻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①所安:当时的心境。②廋:sōu,隐藏、藏匿。
“人焉廋哉”中的“焉”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焉”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D.犹且从师而问焉

综合所给的两段文字,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不超过30字。

来源:2015届山东省乳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简述《家》中鸣凤在出嫁前最后一个晚上的情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回答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一任妻子是谁?大卫和她的婚后生活怎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捉放曹”是一部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改编自《三国演义》陈宫与曹操的故事。试简述这段故事。
                                                                   
《边城》中表现的是一个纯净的世界。当时年轻男女表达爱意主要有两种方式:“走车路”,和“走马路”。试对这两种方式作简要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