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

赤壁之战前夕,东吴将领合演了“苦肉计”,让曹操相信了他的投降。请简述“苦肉计”的主要人物与情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名著主观题
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那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这话是谁说的?要三千两银子办什么事?结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5分)
《三国演义》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件“尤胜相如在渑池”的事情是什么?关云长在这件事中如何显示“英雄气”?请简要叙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津津乐道,试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云长不悦。
“螟蛉”指谁?他在“败走麦城”事件中有何表现?请简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这里的“他”是谁?接下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 的腰还壮哩! ”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楼梦》阅读(10分,每题5分)
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一首诗词写的是探春。
B.周瑞家的送宫花来,迎春、探春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惜春:“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明儿剃了头作姑子去,若剃了头,可把这花戴在哪里?”命丫鬟收了;凤姐处,平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后又拿出两枝叫送往小蓉大奶奶出去;宝钗:“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C.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D.宝玉身上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宝钗则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写“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八个字,是所谓“金玉良缘”。

E、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以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请简述“泣残红黛玉葬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原著选段中的“汝”是谁?请简述司徒王允如何一步一步设计“连环计”的。(100字左右)
允跪而言曰:“……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诏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是日害②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二》
注:①经始:开始规划营造。②害:同“曷”,何时的意思。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不贤能的人即使有珍禽异兽也无法享受快乐。
B.“经始勿亟”这句话用文王的口吻写出文王对百姓辛劳的体恤。
C.为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孟子引用《诗经》的话。
D.孟子引用《汤誓》的话的目的是揭露统治者与民不共戴天的残暴罪行。

分析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与下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梁惠王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津津乐道,试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
“义与利也,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