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之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宾客每不与役与:参加 |
B.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望:责怪 |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上告 |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此孝子也,杀之不义填然鼓之 |
C.芝乃驰檄济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因 芝妻伯父董昭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
B.司马芝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
C.司马芝善于教导下属。他认为君王制定了法令却有人违犯,是君主的不足,官吏触犯法令让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灾祸。他的这一观点对下属很有启发。 |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之见称。
(2)昭犹惮芝,不为通。
(3)以上语句都包含文言句式,请分别指出以上两句的句式类型。(方法规律总结题)
一是 ,二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州刺史。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厚赐遣还。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帝曰:“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即宥之。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小无备,长围数日备:防备 |
B.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惮:害怕 |
C.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益:增加 |
D.与保州杨嗣并命并:一同 |
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战朔州城下 / 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 |
B.每征行,必以从 / 帝嗟悼之 |
C.为契丹所袭 /以功拜莫州刺史 |
D.延昭本名延朗/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咸平二年冬,时任莫州刺史的杨延昭带领遂城百姓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并用计击退了契丹军队。 |
B.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被契丹军队袭击,伤亡惨重,两人被召回朝廷治罪。 |
C.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中的诉状,但忠勇善战,为此,皇帝把他调任为高阳关副都部署。 |
D.杨延昭守卫边境二十多年,舍家为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的爱戴。 |
用“/”给下列文言句子断句。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
②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③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④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
C.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
D.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挈:提携 |
B.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量:度量 |
C.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间:间断 |
D.处重责而怀薄义也处:肩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颜氏家训》作为“百代家训之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家训”文化。本文重点谈及了如何处理家庭中兄弟之间的关系。 |
B.在作者看来,一个家庭中主要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而在男权社会里,兄弟间的相亲相爱对整个家庭的团结、和睦、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
C.兄弟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有讲究的。相处时要降低要求,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 |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2)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 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③覃思:深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就任 | B.下车即缮其甲卒缮:整治 |
C.粲恒典之典:掌管 | D.其强记默识如此识:认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
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
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为府长流参军署:部署,安排 |
B.禁断淫祠淫:过分,过度 |
C.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推:推求,推断 |
D.复欲推其货粟货:收买,买进 |
对文中斜体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弟子问 / 其故 /研曰 /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青云间 / 何由得论地上事 |
B.其弟子问 / 其故 /研曰 /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 /青云间何由 / 得论地上事 |
C.其弟子问其故 / 研曰/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青云间 / 何由得论地上事 |
D.其弟子问其故 / 研曰 /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 /青云间何由 / 得论地上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其独到的见解, 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访。 |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面颇有成效,他 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 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2)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注:①策,古时用于计算的小筹,常用于卜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轻服遁归遁:悄悄地走 | B.而准约省素省:检查 |
C.自明府下车以来下车:到任 | D.年老遭值圣明值:遇到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宠受民拥戴、严于自律的一组是( )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③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④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⑤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⑥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
A.①④⑥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父亲刘丕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刘宠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受吏民爱戴。 |
B.刘宠任会稽太守时,去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官扰民,郡中秩序井然,深受老百姓欢迎爱戴。为表达感激之情,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花白了的老翁送钱给他,盛情难却,刘宠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
C.刘宠前后连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时人称他为长者。 |
D.刘宠治吏有道,爱民有方,政绩突出,百姓拥护。却因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和测算日食有误先后两次被免官,回到家乡后,因郁郁不得志而病逝家中。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下列加点词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优异的才学 |
B.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所以 |
C.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D.谊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幅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质,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②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监察御史”。“擢”古代提拔官员官职的一种,指在原官上提拔官职。
B“岳州刺史”。“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德宗”指唐德宗,姓李名适,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以外)。德宗为皇帝的庙号。
D.“宦者主宫市”。“宫市”是中唐以后在后宫内开设的市场,朝廷在此采买所需物品。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有形象而具体的描述。
对文中加点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人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甚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敛。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会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解释加点字词
(1)比冠,学通经史( ) (2)卒完城以闻( )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与“吾谁与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
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
C.渺渺兮予怀(《前赤壁赋》) |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
请用“/”的符号给下列句子断句。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把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
B.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 |
C.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
D.不如因善遇之遇:相逢,会面 |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①良曰:“长于臣。”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
D.①沛公默然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⑤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世光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世光被罢免。 |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悼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译文: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① 称。收令与丞与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③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曰:“是某也,三老④役焉,某也者廷掾⑤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①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②若:和,与。 ③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④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 ⑤廷掾:县的佐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
B.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
C.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
D.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词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
(2)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每小题3分)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敢縻以职事縻:束缚 |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患:以……为担忧 |
C.恐四方易朝廷易:轻视 |
D.卒有觉者,欲引去觉:睡觉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②帝虑其劳费 |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
D.①亲杀绛者,醢之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
B.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 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 京师。 |
C.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
D.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
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 |
从②③④段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