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然  A.虽然,每至于族(        )    B.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2)族  A.每至于族     (        )    B.族疱月更刀   (        ) 
(3)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4)天涯霜雪霁寒宵(        )       
(5)罾何为兮木上(        )
(6)吴楚东南坼(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家本贫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帝尝梦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有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促中,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测,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语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半落髻。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之乱,在京都寓:寄居
B.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恒:常常
C.文帝自北门出,仓卒中闇:短暂
D.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顿:驻扎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性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便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陈,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兴,承隋乱离,划祓荒荼,始择用州刺史、县令。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故叶气嘉生,薰为太平,垂祀三百,与汉相埒。致之之术,非循吏谓何?故条次治宜,以著厥庸。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仕隋为武阳令,以爱利为行。元武民以柠牛依妇家者,久之,孳十余犊,将归,而妇家不与牛。民诉县,县不能决,乃诣允济,允济曰:“若自有令,吾何与为?”民泣诉其抑,允济因令左右缚民,蒙其首,过妇家,云捕盗牛者,命尽出民家牛,质所来,妇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无豫。”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还婿。”妇家叩头服罪,元武吏大惭。允济过道旁,有姥庐守所莳葱,因教曰:“弟还舍,脱有盗,当告令。”姥谢归。俄大亡葱,允济召十里内男女尽至,物色验之,果得盗者。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既而得袍。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赢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吏,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寝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槌伏,下无能欺。卒于官。
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德干为衰减。始,洛人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历怀州刺史,有关迹。永淳初致仕,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卒,年九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婿家牛,我无豫:参加,参与。
B.弟还舍,有盗脱:脱离,远离。
C.有司执不贳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永淳初致仕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B.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C.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D.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兴起之初,为了铲除荒政毒害,朝廷开始有选择地任用州刺史、县令。文中选择张允济、贾敦颐、贾敦实这样的循吏,记录他们合宜的施政措施,以彰明他们的功劳。
B.张允济善于断案,治理有方。元武县一百姓控告妻子娘家不还他的牛,张允济的巧妙解决令元武县官吏非常惭愧;有老妇人丢失了葱,张允济极为重视,终于抓获了偷盗者。
C.贾敦颐品性廉洁,深受信任。贾敦颐入朝时,往往全家出行而且车破马瘦,以至于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贾敦颐任洛州司马时,因公事牵累被捕入狱,太宗对其严厉批评后原凉了他。
D.贾敦实宽厚仁惠,深得人心。洛阳令杨德干崇尚严酷刑罚,用杖杀来树立威势,贾敦实加以劝喻阻止;洛州人民在其兄贾敦颐石碑的旁边,为贾敦实也立了碑,以表达对他的爱戴。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                                                             
(2)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宽容
B.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责怪
C.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排列,比照
D.秦王复击轲,八创。遭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②使使以闻大王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嘉为先言于秦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于”相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选部分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概括为:“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舞阳——倚桂笑骂”等四个场面。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竞“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提”,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也。虽以此二者忤物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长沙比:等到。 B.不少暇佚:安逸。
C.文虽善,不也与:给予。 D.虽以此二者忤物谤速:招致。

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B.“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
(2)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赦戒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存亡大计
(宋)洪迈
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漏瓮以沃焦釜。而愚荒之主,暗于事几,且惑于谀佞孱懦者之言,不旋踵而受其祸败,自古非一也。曹操自将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袭其后,绍辞以子疾不行。操征乌桓,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后皆为操所灭。唐兵征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自河北来救,太宗屯虎牢以之,建德不得进,其臣凌敬请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蒲津,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关中骇震,则郑围自解。诸将曰:“凌敬书生,何为知战事,其言岂可用?”建德乃敬。其妻曹氏,又劝令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郑围何忧不解。建德亦不从,引众合战,身为人擒,国随以灭。唐庄宗既取河北,屯兵朝城,梁之君臣,谋数道大举,令董璋引陕、虢、泽、潞之兵趣太原,霍彦威以汝、洛之兵寇镇、定,王彦章以禁军攻郓州,段凝以大军当庄宗。庄宗闻之,深以为忧。而段凝不能临机决策,梁主又无断,遂以致亡。石敬瑭以河东叛,耶律德光赴救,败唐兵而围之,废帝问策于群臣。时德光兄赞华,因争国之故,亡归在唐,吏部侍郎龙敏请立为契丹主,令天雄、卢龙二镇分兵送之,自幽州趣西楼,朝廷露檄言之,虏必有内顾之虑,然后选募精锐以击之,此解围一策也,帝深以为然。而执政恐其无成,议竟不决,唐遂以亡。皇家靖康之难,胡骑犯,孤军深入,后无重援,亦有出奇计乞用师捣燕者。天未悔祸,噬脐弗及,可胜叹哉!
(选自《容斋随笔·续笔卷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屯虎牢以之扼:扼制 B.徇汾、晋,蒲津趣:奔赴
C.建德乃敬谢:感谢 D.胡骑犯阙:都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体现决策者“临机无断”的一组是(    )
①且惑于谀佞孱懦者之言  ②绍辞以子疾不行
③建德亦不从,引众合战  ④庄宗闻之,深以为忧
⑤因争国之故,亡归在唐  ⑥天未悔祸,噬脐弗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迈认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安危存亡的大事,而愚君的败亡,除了受奸猾怯懦的人的话迷惑外,看不清事情的关键也是原因之一。
B.唐兵讨伐王世充时,窦建德率兵援助,凌敬提出迂回进军,避开唐兵的建议;窦妻也劝他乘虚而入,令唐兵回师自救,窦建德最终采纳了妻子的建议。
C.靖康之难时,金兵孤军南侵,后无有力后援,宋朝统治者未吸取历史教训,没有采纳出击燕地,引金兵反北自救的计策。
D.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记述了五桩因愚昧的决策者在变故交织时没有依从智者的谋略而导致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对后世的警戒。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旋踵而受其祸败,自古非一也。
(2)而执政恐其无成,议竟不决,唐遂以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dài,欺瞒)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B.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C.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D.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① 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② 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③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④ 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 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⑥ 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儿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2)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3)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雪先王之耻    雪:洗刷
B.先趋而后息趋:疾走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
D.士争凑燕凑:奔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因孤国之乱   因人之力而敝之
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丹不忍以己之私
C.涓人言于君曰燕王拜送于庭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③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国小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事实,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人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甚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敛。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会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解释加点字词 
(1)冠,学通经史(     )        (2)卒城以闻(      )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与“吾谁与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C.渺渺兮予怀(《前赤壁赋》)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请用“/”的符号给下列句子断句。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把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之遇:相逢,会面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私见张良,具告事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良曰:“长臣。”②樊哙覆其盾
D.①沛公默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世光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世光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悼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译文: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 称。收令与丞与簿若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曰:“是某也,三老役焉,某也者廷掾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①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②若:和,与。 ③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④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 ⑤廷掾:县的佐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B.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C.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D.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词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
(2)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每小题3分)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敢以职事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之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朝廷易:轻视
D.卒有者,欲引去觉:睡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B.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
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
京师。
C.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D.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

从②③④段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