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率妻子躬:亲自 B.奋谢之而已谢:拒绝
C.冀当退却冀:希望 D.甄善疾非甄:表扬

下列每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A.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奋以奇经明当仕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 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元帝时,孔奋担任侍中。他年轻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每天有四次集市。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2) 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唐璿字休璟,京兆始平人。曾祖规,为后周骠骑大将军。休璟少孤,授《易》于马嘉运,传《礼》于贾公彦,举明经高第。为吴王府典签,改营州户曹参军。会突厥诱奚、契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数馘多,迁朔州长史。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高宗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圣历中,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洪源谷,休璟以兵数千临高望之,见贼旗铠鲜明,谓麾下曰:"吐蕃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将兵,欲以示武,且其下皆贵臣酋豪子弟,骑虽精,不习战,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六战皆克,斩二将,获首二千五百,筑京观而还。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后嗟异,擢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
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安西道闭。武后诏休璟与宰相计议,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后曰:"恨用卿晚。"进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改太子右庶子,仍知政事。累迁检校吏部尚书。景龙二年致仕。延和元年卒,年八十六。
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岨,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师料敌未尝败。初得封,以赋绢数千散赒其族,又出财数十万大为茔墓,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
(选自《新唐书唐休璟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璟收其溃亡溃亡:溃散逃跑的士兵。
B.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少选:一会儿。
C.景龙二年致仕致仕:到任做官。
D.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当时:当时的人们。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B.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C.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D.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休璟富有军事才干。他对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了然于心,为边防出谋划策非常得当,无论是用兵还是料敌未曾失败过。
B.唐休璟作战知己知彼。他对进犯凉州的吐蕃军队的用兵意图和实力判断准确,并且果断大胆地直接进攻,结果取得了大胜利。
C.唐休璟颇受信任和重用。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时,都督周道务将军队委托给休璟;武后多次采纳休璟的意见和谋略。
D.唐休璟爱护族亲。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拿得到的封赏周济族人,还出钱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已死的亲属全部改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2)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荆轲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不目眩良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馈赠。
B.恐惧不敢自陈:述说,陈述。
C.荆轲笑武阳顾:照顾,关怀。
D.使使于前毕:完、完结,结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一组是

A.嘉为先言秦王曰燕王拜送
B.不敢兴兵拒大王次进
C.群臣怪乃欲以生劫
D.而乃手共搏之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下列对选文内容所作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荆轲除了靠他带来了信物外,还要靠收买秦王身边的人替他说好话帮忙才有机会上秦殿去接近秦王。
B.因为荆轲武艺高强,所以当他手拿匕首要刺杀秦王时,秦王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只能在大殿上绕着柱子跑来躲避荆轲的刺杀。
C.荆轲追逐秦王时,有拿武器的侍卫们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是不能上殿的,所以仓促之间没有侍卫上殿阻击荆轲。
D.荆轲被砍伤倒地后,还很轻慢地坐在地上说因为自己想活捉秦王逼他立契约所以才没有成功。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给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选自《孟子·尽心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未绝晋绝:断绝
B.天实置之置:放弃
C.下义其罪义:以……为义,赞美
D.以志吾过志:铭记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②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
B.学书不成,去:离开
C.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
D.是时桓楚在泽中亡:逃亡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吴中
若舍郑以东道主长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 D.梁召故所知豪吏

顷之未发,太子迟                      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文
扁鹊者,渤海郡鄚人也。少时为人舍长①。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上池之水②,三十日当知物③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④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居二日半,简子寤,董安于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望见桓侯而还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妇人,即为带下医⑤;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由扁鹊也。
[注] ①舍长:供客人食宿的馆舍主管人。②上池之水:指草木的露水。③知物:洞察事物。④垣一方:墙那一边。⑤带下医:妇科医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独奇之,常谨之遇:对待
B.不出三日必间:病愈
C.后五日,桓侯体病:患病
D.过邯郸,闻妇人贵:尊贵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出入十余年,呼扁鹊私坐②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得过
B.①饮是上池之水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C.①诸大夫强公族弱②因人之力敝之
D.①至今天下言脉,由扁鹊也②近奉辞伐罪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
B.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
C.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
D.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为馆舍主管人时,非常恭敬地对待长桑君。长桑君也看出扁鹊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在交往十余年后,把自己私藏的药方传给了扁鹊。
B.晋国大夫赵简子执掌国事时患病,五天昏迷不醒,大夫们都很担心。扁鹊看后断言不出三天赵简子会痊愈,结果果如扁鹊所说,因此赵简子赏赐扁鹊田地四万亩。
C.扁鹊到齐国时,看出齐桓侯身体有病,但齐桓侯讳疾忌医,使扁鹊很生气。所以当后来齐桓侯病重再召请他时,他负气逃到别的国家,致使齐桓侯不治而亡。
D.扁鹊名扬天下后,仍然随俗为变,致力于解除病人的痛苦。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愧弗如,派人杀害了他,但是他诊脉的方法却受到后人的推崇。

翻译下列句子,前两句是课本内容,第三句是前面文言文里画横线的句子。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谥文安。
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不碑所识:认识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不问宥:宽恕
D.二年卒,年七十五居:过了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B.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C.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D.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文所学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2)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强:勉强
C.赵襄王迎甘罗郊:郊区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①,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自经画②。
建州都督王杲③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怨,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④,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求和,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⑤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绥辑:安抚集聚经画。②经画:经营谋划。③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④启衅:挑起事端。⑤赔累:赔钱亏累。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是我国古代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临灾做出的救济措施,对减灾救灾有相当大的效果。
C.疏,名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文中本处应活用为动词,向皇帝上疏或上奏疏。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2)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
后五年,尼送隐娘归。一家悲喜,问其所学。曰:“隐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及明,至大石穴中,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猱极多。尼先已有二女,亦各十岁。皆聪明婉丽,不食,能于峭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令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可断。逐令二女教某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猱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曰:‘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刃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无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决其首来。’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尼大怒:‘何太晚如是?’某云:‘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已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某拜谢。尼曰:‘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曰:‘汝术已成,可归家。’遂送还,云:‘后二十年,方可一见。’”
锋闻语甚惧。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父乃给衣食甚丰,外室而居。
(节选自唐·裴铏《传奇》小说 《聂隐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门隙无有障碍(音duó ,揣测)
B.隐娘初被尼(音qiè, 带领)
C.无有失(音jué , 摔倒)
D.以羊角匕(通“授”,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决首来               定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B有尼乞食锋舍         孰与君少长?曰:长
C皆决其首归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以药化为水           父不敢不从,遂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是(     )

A.隐娘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尼姑看中了她,主动要求教育隐娘,被聂锋拒绝之后,强行抢走了隐娘。
B.知道了隐娘身怀杀人绝技之后,聂锋非常害怕,也不甚怜爱她,所以将她嫁给了磨镜少年。
C.隐娘受训四年后,刺杀技巧已非常高超,已能在白天于城市中刺杀人,而不被旁人看见。
D.尼姑将隐娘带到山中,给她一颗灵药和一把二尺长的宝剑,让她与猿猴一起在峭壁上接受训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
《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C.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2)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问何不归,曰:“海船忌载柩。”先生曰:“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先生怒,卒载之行。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至正案发,乃第三。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谢不知。曰:“府尊意也。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是岁侍郎竟不入学。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一舟之人亦皆不可坚持
B.舟中人咸归于先生怪罪
C.先生见而之才能
D.咸正案第一打算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先生作为清国使者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把我也丢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先生任积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能进入县学,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
(2)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2)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