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将《鸿门宴》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子贲,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B.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C.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D.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遗、表、密、手、口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上贡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祀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①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注】①万户:一万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策临郡,齐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B.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不和
C.乃多布以援下人县:悬挂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救助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B.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C.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D.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2)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首虏:俘虏的首领
B.军亡导,或失道失道:失去道义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小心谦恭,诚谨忠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而秦武阳奉地图,次进
B.善骑射,杀首虏多/焉亡郑以陪邻
C.广将兵,乏绝之处/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百姓闻之, 老壮皆为垂涕/事 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功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旧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晋,何厌之有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许君焦、瑕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③④/②/⑤ D.①⑥/②④/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①,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
B.委而臣事襄子质:作人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臣闻明主不人之美掩:遮掩

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①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     ②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④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⑤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侍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为了能刺杀赵襄子,愿意用一切手段。
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

把上篇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遂来奔。烈祖 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率,年六十一。年后才逾月,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左右所谮:诬陷
B.元宗之怜:可怜
C.乃少瘳:病愈
D.每以直言物忤:触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机事多委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臣具表闻
C.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②首召见慰勉。③梦锡终日论诤。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因辞不得请。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善传于人。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咸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 轨 率 兵 绝 瓠 芦 河 攻 大 镇 七 重 城 破 之 进 爵 为 公 子 及 兄 子 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 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 柱 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下列语句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诏不从,清臣固争,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下失民望、上天意者戾:违反
B.即翰林侍读学士除:解除
C.而安抚使贾昌朝诏不从格:抗拒
D.清臣奏不可执:坚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顷范仲淹、余靖言事被黜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为合同以检其出入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复请曰
D.清臣固争,疏其跋扈不臣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         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2)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3)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每小题2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C.严武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D.自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郑国公严武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俄顷,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行至一家,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已,就牝马求乳。逾四五年间,体修伟。甚畏挞楚,见鞭则惧而逸。主人骑,必覆障泥,缓辔徐徐,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以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身伏窦中,牝犬舐而腓字之,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不肯戮。乃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鞫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草中,闻车过,遽出当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玷:缺陷
B.俄顷,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稽:核查
C.责其规,剥其皮革避:逃避
D.闷甚,壁而上,穴屋而出缘:因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了刘孝廉对前身为人时“行多玷”的悔改的一组是: (   )
①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  ②主人怒,杖杀之  ③缘壁而上,穴屋而出
④遂矢志不残生类            ⑤饥吞木实        ⑥害人而死又不可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孝廉一世为士大夫,但行为多有不端,死后到了阎王殿里,阎王倒茶给他喝,但他看见自己杯子里的茶水浑浊得像胶,于是他偷偷地倒掉了。
B.阎王查知刘孝廉生前的恶行,大怒,罚他托生为马。过了几年,小马长得高大健壮,主人和奴仆们骑它时,都不加鞍垫,两腿一夹就叫它跑,使它非常痛苦。
C.刘孝廉托生为狗后,常常愤恨得想死,又怕罚期不到再罪加一等。于是故意咬主人, 使主人皮破露骨。主人非常愤怒,就把狗杀了。
D.阎王后来又罚刘孝廉托生为蛇,从此,刘孝廉下决心不残害生灵。后来故意让车轮轧死,阎王认为它这是无罪被杀,宽恕了它,准它服罪期满复生为人。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⑵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⑶为课本中句子]
⑴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⑵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
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