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曾子固龙图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 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侧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注]①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其言不 乎其心

浮:显现

B. 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

纂:继承

C.兵戈不

试:使用

D.近 两汉,远追三代

揆:揣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出 其诚

飘飘 如遗世独立

B.有不足以过

此小大 辩也

C.刚毅 信实

劳苦 功高如此

D.日趋 富盛之域

赵尝五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

B.

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C.

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语言无论华美、简朴、迂曲还是疏荡,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

D.

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②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来源: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 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②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来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 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②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来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 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 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困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②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4)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来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

荆州早识高与黄 ,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 ,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海南省新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②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0年海南省新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答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的说法。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来源: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宗子相 集》序

(明)王世贞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 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 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斡、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 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 闽藩。属有岛寇事 ,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其曹偶持论若此。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期节)

【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犹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叩之泠然中五声

中:符合。

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难:诘问。

C.字不得累句

累:积累。

D.以不能附会

附会:依附(权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夫以于鳞之材

夫人之相与

C.以与物境会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规摹为一方冠

君为我呼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

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

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②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来源: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山楼记

[宋]彭汝砺

①人情得所乐则喜,然皆累于物。徇名者劳,徇利者忧,驰骋田猎者危,乐酒者荒,溺色者亡。山水可以无累矣,□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樵夫野老,出入耕息,日夕于是,乌知所以好之?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

②屏山在饶州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重,其广绵亘数百里。其洞出于郁者为集仙,入以烛,既达,空洞深沉如大厦。溪横其前,其清若鉴,可见毫发,其音若佩玉,中律吕。

③外舅甯公宅于是,始诛茅而为庵,凌空而为桥,日与佳客游。以为未足,乃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百尺。既成落之,四顾踌躇。山连如珠,或枯或菀,如云涌,如水波兴焉,如决聚讼而车徒趣焉。日星风云,雾雨霜雪,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昼夜四时之气象消息合散于须臾。使绘画之工以微尘为墨,曾不得其仿佛,论说之士辨周万物,亦不能道其绪余。公方 玩千里于一席,揽胜概于樽俎,几尽之矣,不亦善乎!公曰:"吾见其高明而有容,广大而无隅,登日出云,甘雨沾濡,草木润泽,遍覆昆虫。"予曰:"嗟夫,是知所以好之者与!"

④公名锡,字祐甫。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    B.而    C.则    D.且

(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交代了屏山的位置和环境特点。

B.葱茏的屏山上有一个名叫集仙的山洞。

C.屏山秀丽出众,占地广大,超出他山数倍。

D.小溪清澈得像镜子,流水声动听得像音乐。

(3)第③段画线的"玩千里于一席"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文章称颂甯公"知所以好之者",全文围绕这一点展开,层层铺垫,笔法曲折,请加以分析。

来源: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经传

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羡余 ,无敢冒利者。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⑤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或以告公。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公曰:"吾乃今可休矣。"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

【注】①羡余:赋税的盈余。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循故实

②比又视南城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稽录羡余   

A.登记 B.仔细 C.核查 D.延迟

②无敢冒利者   

A.侵犯 B.贪占 C.冒充 D.盗窃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5)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6)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来源: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 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  西厢记 》,其中男女主人公是  张珙  崔莺莺 

(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

来源: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来源: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 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 ,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萧》《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B.酬以馆选

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②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来源: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 【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 【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 【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来源: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来源: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