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开济,字来学,洛阳人。元末为察罕帖木儿掌书记。洪武初,以明经举。授河南府训导,入为国子助教。以疾罢归。十五年七月,御史大夫安然荐济有吏治才,召试刑部尚书,逾年实授。
济以综核为己任,请天下诸司设文簿,日书所行事,得失。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又言,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牍一清。帝大以为能。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济条议,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从之。
济敏慧有才辩。凡国家经制、田赋、狱讼、工役、河渠事,众莫能裁定,济一算画,即有条理品式,可为世守。以故帝甚信任,数备顾问,兼预他部事。人以是忌之,谤议滋起。然济亦深刻,好以法中伤人。尝奉命定诈伪律。济议法巧密。帝曰::“张密网以罗民,可乎?”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入。帝切责曰:“古人以卯酉为常。今使趋事者朝寅暮戌。奉父母,会妻子,几何时耶!”又为榜戒其僚属,请揭文华殿。帝曰:“告诫僚属之言,欲张殿廷,岂人臣礼?”济惭谢。
寻令郎中仇衍脱囚死,为狱官所发。济与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徵执狱官,毙之。其年十二月,御史陶垕仲等发其事,且言:“济奏事时,置奏劄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伺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役甥女为婢。妹早寡,逐其姑而略其家财。”帝怒,下济狱,并希哲、衍等皆弃市。
注①劄:旧时的一种公文
下列句中加点解译有误的一组是(   )

A.日书所行事,得失课:考核
B.数月间,牍一清滞:长期积存
C.告诫僚属之言,欲 殿廷张:张贴
D.或隐而不言,觇上意伺:伺候

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开济“有吏才”的一项是(   )
①授河南府训导,入为国子助教。
②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
③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滞牍一清。
④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
⑤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
⑥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入。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洪武初年,开济通过了明经考试,被任命为河南府训导,洪武十六年,被推荐任命为刑部尚书。
B.开济分条上奏,提出将人才的考核分为“经明行修”等六科和“上”“中”“下”三等的考核办法,皇上同意了他的意见。
C.开济严峻刻薄,好用法来中伤人,他也因此受到大家的谤议,他依然如故。
D.令郎中仇衍释放死囚一案中,开济等拘捕打死狱官,他也因为这件事被人告发,同时牵连出他别的不法行为。皇帝将其处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
(2)济奏事时,置奏劄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伺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散文阅读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堂左一室洁:干净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间:机会
C.值余方校书,不见遽:急速,立即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骗取,诳骗。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B.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C.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D.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环境;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等杂物,一应俱全,为下文描绘书斋主人嗜书如命、沉醉此间的书痴形象做了铺垫。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也是:这样
B.大怒,自驰频阳如:像、似
C.始皇曰:“已矣,将军勿复言!”谢:道歉
D.虏荆王负刍,平荆地为郡县竟:竟然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六十万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小题。
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博士韩毅教浟书,见浟笔迹未工,戏浟曰:“五郎书画如此,忽为常侍开国,今日后,宜更用心!”浟正色答曰:“昔甘罗为秦相,未闻能书。凡人唯论才具何如,岂必勤勤笔迹。博士当今能者,何为不作三公?”时年盖八岁矣。毅甚惭。
武定六年,出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守令参佐,下及胥吏,行游往来,皆自赍粮食。浟纤介知人间事,有隰沃县主簿张达,尝诣州,夜投人舍,食鸡羹,浟察知之。守令毕集,浟对众曰:“食鸡何不还他价直也?”达即伏罪,合境号为神明。又有一人从幽州来,驴驮鹿脯。至沧州界,脚痛行迟,偶会一人为伴,遂盗驴及脯去。明旦告州,浟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价。其主见脯识之,推获盗者。都督、定州刺史。时有人被盗黑牛,背上有白毛。长史韦道建谓中从事魏道胜曰:“使君在沧州日,禽奸如神。若捉得此贼,定神矣。”浟乃诈为上符,市牛皮,倍酬价直。使牛主认之,因获其盗。建等叹服。又有老母姓王,孤独,种菜三亩,数被偷。浟乃令人密往书菜叶为字,明日,市中看菜叶有字,获贼。尔后境内无盗,政化为当时第一。
天保初,封彭城王。四年,征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有老公数百人,相率具馔白浟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百姓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七年,转司州牧,选从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断者,当时称为美选。州旧案五百余,浟未期悉断尽
河清三年三月,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临以白刃,欲引向南殿。浟大呼不从,遂遇害,时年三十二,朝野痛惜焉。
(节选自《北齐书 卷十》有删节)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B.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C.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D.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谋劫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内室/称敕牵浟上马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羹是肉汁,一般“肉食者”才能吃到;百姓多吃的是用白水煮的菜羹。
C.转和擢、拔、陟、升、迁等词在古文中表示人物官职的变动,都指官吏的升迁。
D.“天保初”采用的是帝王纪年法,这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浟从小机敏过人,能言善辩。他年仅八岁,便与博士韩毅辩论,提出用人唯才,不拘笔迹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叹服。
B.高浟为政清明廉洁,律己严下。他要求部下,行走往来,都需自备粮食。隰沃县主簿张达,因吃百姓家的鸡羹没给钱而受到责罚。
C.高浟办案方法独到,誉为神明。他在沧州的时候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找到了偷了驴子和鹿脯、盗黑牛、偷菜的人,抓奸邪之人如同神灵。
D.高浟一生政绩卓著,英年早逝。他被征召为侍中,官员百姓在为他送别的时候悲痛哭泣。三十二岁被盗贼杀害,朝野上下都为他的死感到无比痛惜。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浟乃诈为上符,市牛皮,倍酬价直。使牛主认之,因获其盗。
(2)选从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断者,当时称为美选。州旧案五百余,浟未期悉断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荀子《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焉!惑:糊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望矣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或师焉,或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请分条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深林,回溪穷:穷尽
B.望西山,始指之异:使……奇特
C.踞而遨箕: 像簸箕一样
D.故为之文以志:记

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知日入。

A.属予作文以记 B.扣舷而歌
C.岂他人过哉 D.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上”“入”“穷”加上“无远不到”,具体而又概括地写出了自己的行踪;“坐”“醉”“卧”“梦”“觉”“起”“归”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作者以“过”“缘”“斫”“焚”四字领起四个短句,以排比句式,构成了一种急促之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八字,写出了身登目游的过程;并从西山之高、西山所见之广、西山有众山拥戴之势等方面来描写西山。
C.文中“始得”二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作者之所以认为“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之中领悟到了它与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契合点,即山的高大——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
D.本文极见字句烹炼之功。以句言,骈散结合而又句式多变,极尽灵动矫变之妙;以用字言,写山容水态的“幽泉怪石”“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绕白”“苍然暮色”,形象精炼。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也强:勉强
C.赵襄王迎甘罗郊:郊区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鲁出延绥 寇:侵犯 B.界外驻牧 听:任凭
C.帝称善,之 从:听从 D.玺御之 却:后退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B.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C.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D.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译文:     
(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易》。
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再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之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谪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 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能《易》受:传授
B. 石曼卿致之曰因:通过
C.曼卿师鲁曰报:上报
D.母忧丁:遭逢

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
⑵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
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羿,古之善射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操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而多中。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发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造父,善驭马者也。善视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故术者,造父之所以取远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驭者,操辔也。故曰:“造父之术非驭也。”
奚仲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
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
明主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
(选自《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能多而多中发:放箭
B.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停歇
C.言辞动作,皆术数中:合乎
D.民如仇雠莅:统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羿,古之善射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B.善视其马,节饮食秦王恐破壁
C.奚仲为车器也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明主之使远者来近者亲也缦立远视,望幸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B.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D.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能办好。
B.奚仲制造的车器之所以坚固耐用,主要是因为选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
C.要招来民众,就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条件好了,不招民众自己也会到来,否则招也不会来。
D.明君能使远者到来而近者亲近,原因在于内心,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争了。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屿之萦回穷:极尽
B.云销雨,彩彻区明霁:雨过天晴
C.遥襟畅,逸兴遄飞甫:刚、顿时
D.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机:机会

下列句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地势极南溟深②怀帝阍不见
B.①兴尽悲来,识盈虚有数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
C.①访风景崇阿②屈贾谊长沙
D.①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实写美好秋景的一项是(   )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爽籁发而清风生
⑤天柱高而北辰远
⑥秋水共长天一色
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翻译下列句子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优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役,吴居厚掊敛虐害,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卒伍供薪炭、刍豆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标准。
C.且侁不散之故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之窜:放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其名上官②念东国困
B.①议欲勿塞②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凶②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畸零纳直②忠义分谴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①立杖之,恶类屏迹②郡守以下效之
B.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②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②作《议河书》上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敢以职事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之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朝廷易:轻视
D.卒有者,欲引去觉:睡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B.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
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
京师。
C.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D.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

从②③④段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 虞:担忧
B.盗方劫富家分财,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C.通判周二南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以官 啖:利诱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贼果八月陷岳州    具沛公言报项王
B释缚,延之上座    皆出于此乎
C愿瘗主尸死      念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D解衣裹道宪骸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前曰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B.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C.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D.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
B.“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定的格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
B.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
C.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
D.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