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日:“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忽辛遂伏辜。辜:罪 |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
C.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拜见 |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识:作标记 |
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3分)( )
①搜挟蠹敝,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默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
B.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对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去辨白。 |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
D.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2)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3)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鸟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敞,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空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成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坂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徇:当众宣布号令。 |
B.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尚:高攀婚姻。 |
C.诸将咸请备不虞虞:料想。 |
D.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策:拄着。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官都部署。 |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己与大兄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已人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迫兵射死。 |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①,因而妙达钟律②,遍工八音③。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④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⑤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⑥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言怨,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心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潸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皆谓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注释]①乐户:古时犯罪的妇女或犯人的妻子儿子沿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统治阶级取乐,名隶乐籍,户称乐户。②钟律:乐律。③八音:我国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④官商:我国古代音乐五音(官、商、角、徵、羽)之二。这里用以代五音。⑤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⑥水尺:古代用来调整五音六吕的仪器。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遍工八音 工:擅长 |
B.夔父威,方用事用事:掌权 |
C.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说坏话 |
D.其事竟寝寝:躺着休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造玉磬以献于齐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B.遂窃其资物而逃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C.大为时人所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D.宝常然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
(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1)(2) | B.(3)(5) |
C.(4)(6) | D.(2)(5)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俱全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大家十分赞赏。 |
B.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行不行,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极力反对。 |
C.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在宫廷内外流行开来。他认为太常寺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后果然如此。 |
D.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世。其大部分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 |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庆礼雅有方略雅:高雅 |
B.为立店肆肆:商店 |
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
D.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嗤:讥笑 |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
①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 ②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③独庆礼甚陈其利 ④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⑤开屯田八十余所 ⑥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认为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有利,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
B.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
C.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又下诏让宋庆礼协助桓彦范;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
D.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
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
(2)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形势:河流状况。 |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以前:从前,以往。 |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部居:分门别类。 |
D.次第造册请奏。次第:依照顺序。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课内文言知识检测。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族秦者,秦也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而耻学于师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吾妻之美我者 D.徐孺下陈蕃之榻
(3)与“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屈贾谊于长沙
C.望长沙于日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易》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又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复从受其业。尝谓兵法之数起五,犹一人之身有五体,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家贫屡空,意尝豁如。
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二十一年,诏天下举武勇士。大猷诣巡按御史自荐,御史上其名兵部。会伯温为尚书,送之宣大总督翟鹏所。召见论兵事,大猷屡折鹏。鹏谢曰:“吾不当以武人待子。”下堂礼之,惊一军,然亦不能用。新兴恩平峒贼谭元清等屡叛,总督欧阳必进以属大猷。乃令良民自为守, 而亲率数人遍诣峒贼,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贼骇服。
二十八年,琼州、昌化诸黎共反。而朝议设参将于崖州,即以大猷任之。乃会广西副将沈希仪诸军,擒斩贼五千三百有奇。大猷言于必进曰:黎亦人也,率数年一反一征,岂上天生人意?宜建城设市,用汉法杂治之。”大猷乃单骑入峒,与黎定要约,海南遂安。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万历元年秋,坐失利夺职,后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三疏乞归。
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①。精悍驰骋,公不如刘②。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
【注】①戚指威继光。 ②刘指刘显。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权:权谋 |
B.复从受其业 受:教授 |
C.除千户,守御金门除:授予……官职 |
D.坐失利夺职坐:因犯……罪 |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大猷自小喜爱读书,尤其喜读《易》,曾先后从师于王宣、林福等人,尽管家徒四壁,但意气旷达,不为贫穷所累。 |
B.俞大猷曾因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谈论打击海寇之事,结果受杖刑,被削职,但不放弃,多次上书尚书毛伯温请求从军,果从其愿。 |
C.在评定新兴恩平峒贼、琼州昌化诸黎等少数民族反叛事件中,俞大猷主张攻心为上,亲自与其约谈,晓以祸福,均取得理想效果。 |
D.俞大猷一生为将,清廉重义,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在武平、崖州、饶平都建有祠寺,深受百姓爱戴。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大 猷 负 奇 节 以 古 贤 豪 自 期 其 用 兵 先 计 后 战 不 贪 近 功 忠 诚 许 国 老 而 弥 笃 所 在 有 大 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鹏谢曰:“吾不当以武人待子。下堂礼之,惊一军,然亦不能用。
(2)黎亦人也,率数年一反一征,岂上天生人意?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①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蹶:受挫折,折损。②“白”:指削去树皮露出白木。③“筹策”:谋划,此处指谋划的军事行动。
下列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隐勿见见:通“现”,出现 |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趋向,追逐 |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
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
B.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去国怀乡 |
C.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①夹道而伏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
下列对“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位齐国的使者到魏都大梁,觉得孙膑不同凡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像善待门客那样礼待他。 |
B.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
C.最后一段,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军事智慧和胆识过人,却没能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 |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兵法为后世传诵。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译文:
⑵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②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①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②褫:剥夺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诎:穷尽,匮乏。 |
B.坐法再干议干:干预,干涉。 |
C.宝桢会军蹙之蹙:逼迫,逼近。 |
D.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著:登录、登记。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钱的饷银无法偿付,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 |
B.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职留任,因为直言上谏,保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 |
C.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附近,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褒奖,加官为太子太保。 |
D.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不屈服于权贵,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家无余财,后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经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称赞。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
傅青主善书画
傅青主徵君山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曰,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菴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某与傅善,啖④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重违:难违。昳:太阳偏西。谂:“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其嗜酒,乃与痛饮嗜:喜欢 |
B.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俟:等待 |
C.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丐:请求 |
D.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顾:想到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命侍者为研浓墨②有宁越、苏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
B.①傅青主徵君山以书画著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
C.①遂掷笔搓纸而辍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A.①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 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
B.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②以僧无行,不许 |
C.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
D.①屡书,屡自拉弃之②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收画家形象。 |
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深衔之衔:怀恨 |
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 |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
D.预宗正属籍预:预留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针对赵十住等人的疑忌,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②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选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从:使跟随,率领。 |
B.文方成草方:刚刚。 |
C.微指左公处微:暗中。 |
D.无俟奸人构陷俟:提到,说。 |
以下各项,都表示左光斗“忠毅”的一组是( )
①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面额焦烂不可辨 ③乃奋臂以指拨眦
④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⑤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A.①③⑥ | B.③④⑥ | C.④⑤⑥ | D.③⑤⑥ |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左光斗负责京城一带的学政,一次在一座古寺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书生,这个人就是史可法。 |
B.左光斗非常赏识史可法的才华,考试中当面判定史可法为第一名,并且认为以后能继承自己志向的,除了自己的儿子外,就只有史可法。 |
C.后,左光斗受到魏忠贤的陷害,被关进东厂监狱。史可法化装成一个打扫垃圾的人,到狱中去探望。 |
D.当左光斗知道探监的是史可法,他怕史可法受到牵连,怒不可遏,言词严厉地把史可法赶出牢房。 |
把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⑵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把A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译:
(2)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巢 谷 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②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沉浮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③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③愍:怜悯,哀怜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 畜:储备。 |
B.顾妻子不免寒饿 顾:只是。 |
C.自眉山诵言 诵:通“讼”,公开。 |
D.予方乏困乏:疲乏 |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巢谷重朋友情谊的一组是
①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②非君莫使遗之者
③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
④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⑤将复见子瞻于海南
⑥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A.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学成后,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平日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
C.我小时候就认识巢谷,知道他的志向高洁,是大事小事都可以托付的人。 |
D.作者对巢谷的一生遭遇充满同情,对他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为此写下了这篇传记。 |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