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完洁:同“完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B.辄索大杖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已又坐市舍中 卖麻纬以事坐系
D.孝子之族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                        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              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宋]苏洵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度:思量
B.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间:离间
C.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胜:超过
D.然犹未敢以为是也是:这样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苏洵“读书益精”的一组是(  )
①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 ②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 ③若人之言固当然者 ④胸中之言日益多  ⑤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   ⑥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等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神情恍惚地忧愁仰天叹息,非常失望。
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荐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就,等待任用,不会有遗憾。
C.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再取出孔子、孟子等圣人、贤人的文章整天阅读,时间长了,读得更加精通,胸中豁然明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
(2)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
(3)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       阴:暗地里
B.钦凑至,舍之于传舍          舍:安排住宿
C.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        济:成功
D.任彼专城,志枭狂虏          枭:勇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常山在其部内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B.①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①太守备酒乐于传舍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D.①负汝何事而背我耶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颜杲卿忠诚报国的一组是  (  )                 
①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 
②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 
③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 
④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 
⑤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⑥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颜杲卿感发忠诚报国之心,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率人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京城。
C.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D.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创建功勋,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
译文:
 
②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苏轼《放鹤亭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②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B.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C.①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②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D.①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对文中“有是哉”的“是”所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B.南面之君,好之则亡其国
C.山林遁世之士,犹不能为害 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段通过卫懿公爱鹤与刘伶、阮籍好酒的对比,说明好酒无害,爱鹤亡国。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抒写了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断句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彭 城 之 山 冈 岭 四 合 隐 然 如 大 环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春 夏 之 交 草 木 际 天 秋 
冬 雪 月 千 里 一 色 风 雨 晦 明 之 间 俯 仰 百 变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对下列句子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曰:“可矣……?”  对:回答。
B.比降北之罪。     北:向北。
C.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D.被濡衣而赴火者  赴火:奔赴火场。

对下列句子中虚词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问于大夫文种  于:从。
B.何不试焚宫室    何:怎么。
C.比死敌之赏     比:比照。
D.乃下令曰      乃:却。

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罚严而必

A.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蟹六跪而二螯

选出“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

A.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必须严格。
B.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必须严格。
C.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D.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下列分析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文意可知,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文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B.本文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来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具备战胜吴王的条件。
C.本文写了大夫文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D.本文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平 公 曰 善 哉   (节选自《师旷劝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考:考察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按: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遮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②遂见用于小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②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 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节选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以此非诮高祖。非:非常
B.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厌:满足
C.契丹数遣使责高祖数:多次
D.是岁,镇州大旱、蝗,是:代词,这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追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辱骂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己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举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5*3)
(1)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译文:                                                                     
(2)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译文:                                                                     
(3)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RR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译文:                                 ▲                                   
(2)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译文:                                 ▲                                   
(3)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译文: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甘  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霁:(怒气)消除
B.不佞何以当之不佞:不才
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怿:高兴
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墨:错判官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译文: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
译文:
(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
开禧用兵,金人窥散关急,道传以诸司檄计事,道闻吴曦反,痛愤见于形色。遣其客间道持书遗安抚使杨辅,论曦必败,曰:“彼素非雄才,犯顺首乱,人心离怨,因人心而用之,可坐而缚也。诚决此举,不惟内变可定,抑使金知中国有人,稍息窥觊。正使不捷,亦无愧千古矣。”曦党以曦意胁道传,道传以义折之,竟弃官归。曦平,诏以道传抗节不挠,进官二等。
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初至,即按部劾吏之贪纵者十余人,胥吏为民害者,大黥小逐百余人,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弛负钱一十余万缗。夏大旱,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仇;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遂条上荒政,朝廷多从之。与漕臣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摄宣州守,行朱熹社仓法,上饶、新安、南康诸郡翕然应命,人蒙其利。
广德守魏岘劾教官林庠委堂试而任荒政,挟漕臣以凌郡守,且言真德秀轻视朝廷,自专掠美,乞远之。道传上疏力辨,岘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引疾乞去,不许。召令奏事,再辞,又不许,遂入对。上自宫掖,次及朝廷,以至侍从、台谏阙失,尽言无所讳,帝不以为忤。除兵部郎官,辞未就。监察御史李楠觇当路指意,乞授以节镇蜀,遂出知果州。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诏特转一官致仕,谥文节。
道传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于经史未有论著,曰:“学未至,不敢。”于诗文未尝苟作,曰:“学未至,不暇。”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五》)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蓬州教授徙:调任
B.道传以义折之 折:拒绝
C.于是出知真州 知:任职
D.朝廷多从之从:听从

下列各项都能表明李道传“关爱百姓”的一项是
①玩索义理,至忘寝食                   ②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
③释狱之滥系者二百余人                 ④弛负钱一十余万缗
⑤于诗文未尝苟作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道传听说吴曦造反的事后,在给杨辅的信上说:“吴曦本来就不是个雄才,虽然他作逆兴乱,但是他的部下人心分离报怨,凭借着老百姓的人心所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拿下。”
B.薛拯、胡榘等人都以新入仕途而得势,他们贿赂成风,于是道传上奏:“现在有名望的优秀儒臣,沦为有才能的吏,而那些刻薄残忍、傲慢奸诈的人却得以进用。”
C.李道传在真州任职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只是“在陈公塘四周设堤,有警报就决开堤坝作为屏障”这件事,就使当地人心马上稳定了下来。
D.有一天李道传因病请假在家,真德秀来造访,见他在屏间设一卧榻,屏上写“唤起截断”四个大字,知道他用功慎独到了这样的地步。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传上疏力辨,岘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
(2)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第3题。
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标在语段中)
臣 闻 战 以 勇 为 主 以 气 为 决 天 子 无 皆 勇 之将 而 将 军 无 皆 勇 之 士 是 故 致 勇 有 术 致 勇 莫 先 乎 倡 倡 莫 善 乎 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征为尚书。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注:牸 :雌性动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继母苦之苦:辛苦
B.举孝廉,除汉中府丞除:任命、授职
C.荀彧进之太祖进:推荐
D.渐课民畜牸牛课:督促劝勉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杜畿“政绩”的—组是  (     )
①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②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③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④自是少有辞讼
⑤亲自执经教授            ⑥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畿年轻时便表现出了非凡才能,担任郡功曹,果断公平地处理了一批案件,深受好评,被举为孝廉。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督促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亲自讲学,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C.杜畿在河东治理有方,深得民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D.文帝时,杜畿担任尚书及尚书仆射等职,对文帝也忠心耿耿。因替文帝制作御船,在试船时不幸落水而死,文帝为之十分感动,追赠他为太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译文:                                                                             
(2)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 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 B.贾人夏则资皮(买,购入)
C.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D.越人饰美女八人(打扮)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执其手而与之谋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B.暮寝而思之
C.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 D.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闻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A.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一扣之扣:求教 B.问菜把直几何几何:多少
C.俟卖菜者过门俟:等待 D.县尉谢生遗以袭衣遗:遗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蕲人之知②久之人皆信服
B.①公亦拳拳于彼②尤邃于《周易》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为邑人所敬
D.①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②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翻译和断句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
②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