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①旋动部件      ,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②将K旋转到电阻挡“×100”的位置.
③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      ,使指针对准电阻的      (填“0”刻线或“∞刻线”).
④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      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将K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 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Q点时的电势能较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半径均为1cm的导体球,分别带上+Q和﹣3Q的电量,两球心相距90cm,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现将它们碰一下后,放在两球心间相距3cm处,则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 )

A.3000F B.1200F C.900F D.无法确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零,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B.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小
C.根据公式U="Ed" 知,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距离越大,电势差就越大
D.正电荷从电势高的点运动到电势低的点,电势能一定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伸长和所受拉力关系”的实验.他先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然后逐个增加钩码,测出弹簧下端指针对应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

钩码重G/N
1.00
2.00
3.00
4.00
5.00
标尺刻度x/l0﹣2m
22.94
26.82
31.78
34.66
38.60

(1)根据所测数据,该同学已在坐标上描出了相应的点,如图2所示.请你在坐标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与钩码重的关系曲线.
(2)根据关系曲线可确定: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成      关系.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原长为      c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d点的电场强度
C.若将一正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D.若将一负试探电荷由c点移到d点,电势能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装置中,AB是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中心处各开有一个小孔,板间距离为d,板长也为d,在两板间加上电压U后,形成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B板下端(紧挨B板下端,但未接触)固定有一个点电荷Q,可以在极板外的空间形成电场.紧挨其下方有两个水平放置的金属极板CD,板间距离和板长也均为d,在两板间加上电压U后可以形成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某时刻在O点沿中线OO'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正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从CD两极板的正中央进入电场,最后由CD两极板之间穿出电场.不计极板厚度及粒子的重力,假设装置产生的三个电场互不影响,静电力常量为k.求:

(1)粒子经过AB两极板从B板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在B板下端固定的点电荷Q的电性和电量;
(3)粒子从CD两极板之间飞出时的位置与释放点O之间的距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3kg的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A点,当对它施加以斜向右上方的恒力F时,该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测得其在B点的速度为v=4m/s,A、B两点的距离为s=0.6m,求此恒力F的取值范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      (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实验时,多次改变沙桶中沙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无爱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测出的物理量为      .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B分别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已知小球通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m/s,则该小球通过最高点B的速度大小可能是(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A.1m/s    B.2m/s    C.3m/s    D.4m/s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带滑轮的竖直杆,用轻绳系着小滑块绕过滑轮,用恒力F1水平向左拉滑块的同时,用恒力F2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和C是A点右方的两点,且AB=BC,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至B点F2做的功大于从B点至C点F2做的功
B.从A点至B点F2做的功小于从B点至C点F2做的功
C.从A点至C点F2做的功一定等于滑块克服F1做的功
D.从A点至C点F2做的功一定大于滑块克服F1做的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带有竖直立杆的底座总质量为0.2kg,竖直立杆长0.5m,有一质量为0.05kg的小环从杆的下端以4m/s的初速度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杆的顶端,在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

A.1.7N B.1.8N C.2.0N D.2.3N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人们登陆其它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k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

A. B.k倍 C.k2 D.k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