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开幕。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
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 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尺为1m,则水面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初速度为零,忽略空气阻力)( )
A.100m/s | B.140m/s | C.200m/s | D.2000m/s |
旅客坐在列车里,看到铁路两旁的树木快速后退,那么这位旅客选取的参考系是
A.树木 | B.地面 | C.旅客所乘列车 | D.迎面驶来的列车 |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卧看漫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这两句中涉及的参考系分别是( )
A.岸和船 ; | B.船和岸; |
C.都是岸 ; | D.都是船。 |
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B.以地面为参考系时,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D.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 |
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流传下来一首词:“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山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作者会有“山迎”、“船行”两种不同感觉是因为参考系分别是:( )
A.山、山 | B.山、船 | C.船、船 | D.船、山 |
甲、乙两石块的质量m>m,甲自由下落1秒后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乙,如果以乙为参考点,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甲的运动状态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C.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 D.静止 |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诗中,作者在前一句和后一句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 流水 | B.流水 青山 |
C.青山 河岸 | D.河岸 竹排 |
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人 | B.桥 | C.水 | D.地面 |
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如图所示。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下面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 |
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 |
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为参考系 |
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为参考系 |
在平直公路上,甲以10m/s速度运动,乙以5m/s速度运动,甲、乙从同一点出发,则:
A.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m/s的速度远离 |
B.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m/s的速度靠近 |
C.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m/s的速度远离 |
D.反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m/s的速度靠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