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00 kW,输出电压是="250" V,用户需要的电压是220 V,输电线电阻为10 Ω.若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试求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有一条河流,河水流量为4m3/s,落差为5m,现利用它来发电,使用的发电机总效率为50%,发电机输出电压为350V,输电线的电阻为4Ω,允许输电线上损耗功率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5%,而用户所需要电压为220V,求所用的升压、降压变压器上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输电线路如图所示).
某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为5×105W,输出电压为U1=1.0×103V,假如输电线的总电阻R=10Ω,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等于输电功率的5%,用户使用电压U4=380V.所用升压和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多少?(使用的变压器是理想变压器)
某小型发电站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压为500 V,输出的最大电功率为50 kW,用电阻为3 Ω的输电线向远处送电,要求输电线上损失功率为输电功率的0.6%,则发电站要安装一升压变压器,到达用户再用降压变压器变为220 V供用户使用(两个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求:
(1)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
(2)这个输电线路最多可以让多少盏“220V 40W”的灯泡正常发光。
电视机需利用升压变压器将120V的电压提高到48000V。已知变压器副线圈有20000匝,输出电流为1.0mA。求:
(1)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
(2)输入电流。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装置,理想变压器B1、B2的变压比分别为1∶4和5∶1,交流电源的内阻r="1" Ω,三只灯泡的规格均为“6 V 1 W”,输电线总电阻为10 Ω。若三只灯泡都正常发光,则交变电源的电动势E为多大?
电站通过升压器、输电线和降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生产和照明组成的用户,若发电机发电功率为1.2×105 W,输出电压是240 V,升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5,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 Ω,用户需要电压为220 V.求:
(1)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多少?
(2)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多少?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装置,理想变压器B1、B2的变压比分别为1∶4和5∶1,交流电源的内阻r="1" Ω,三只灯泡的规格均为“6 V 1 W”,输电线总电阻为10 Ω。若三只灯泡都正常发光,则交变电源的电动势E为多大?
一小型水电站,其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 000 kW,输出电压为1 000 V,在输电过程中,要求输电线能量损耗不大于4%,已知输电线电阻为16 Ω,用户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240 V,求输电线路中升压变压器与降压变压器的变压比各多大?
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一小型发电机的线圈共220匝,线圈面积S=0.05 m2,线圈转动的频率为50 Hz,线圈内阻不计,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T.如果用此发电机带动两个标有“220 V,11 kW”的电机正常工作,需在发电机的输出端a、b与电机之间接一个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求:
(1)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2)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少?
(3)与变压器原线圈串联的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电站通过升压器、输电线和降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生产和照明组成的用户,若发电机发电功率为1.2×105 W,输出电压是240 V,升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5,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 Ω,用户需要电压为220 V.求:
(1)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多少?
(2)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多少?
如图所示,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为220 V,副线圈输出电压为36 V,两只灯泡的额定电压均为36 V,L1额定功率为12 W,L2额定功率为6 W。试求:
(1)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
(2)两灯均工作时原线圈的电流以及只有L1工作时原线圈中的电流。
水利发电具有防洪、防旱、减少污染多项功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现在水力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某河流水流量为40m3/s,现在欲在此河段上筑坝安装一台发电功率为1000kW的发电机发电,采用高压输电,高压输电线的总电阻为5Ω,损耗总功率的5%。求:
(1)设发电机输出电压为500V,则所用理想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应是多大;
(2)若所用发电机总效率为50%,则拦河坝要建多高。(水的密度ρ=1.0×103kg/m3,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如图所示为某学校一套校内备用供电系统,由一台内阻为1Ω的发电机向全校22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20V,40W”的白炽灯6盏)供电。如果输电线的总电阻R是4Ω,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都认为是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分别是1︰4和4︰1,每个教室的白炽灯都正常发光,求:
(1)输电线的损失功率是多大?
(2)发电机的电动势是多大?
(3)输电效率是多少?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