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试题 / 多选题
高中物理

有关分子的热运动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布朗运动是由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引起的

E.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滑动摩擦力和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m,g取10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
B.行李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C.乘客提前0.5s到达B处
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s才能到达B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1N/kg =1m/s2
D.“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C.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D.物体的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50sin100πt(V),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最大值是V B.频率是100Hz
C.有效值是V D.周期是0.02s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和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在A前3m处
C.3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可能再相遇
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重核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都向外界放出核能
B.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要吸收能量
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电子的电势能减小
D.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两物体A.B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连接,若两物体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拉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大小     B.B可能受到3个力
C.B一定受到4个力                  D.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伽利略在物理方面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87年发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1610年3月,伽利略的著作《时间简史》在威尼斯出版
C.1608年6月,伽利略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
D.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体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物体在2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第1s末和第3s末的位置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两点在同一条竖直线上,A点离地而的高度为2.5h,B点离地面高度为2h.将两个小球分别从A、B两点水平抛出,它们在P点相遇,P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两个小球一定同时抛出
B.两个小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
C.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
D.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金属板放在垂直于它的匀强磁场中,当金属板中有电流通过时,在金属板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A′ 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板宽度为h、厚度为d,通有电流I,稳定状态时,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已知电流I与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n、电子电荷量e、导体横截面积S和电子定向移动速度v之间的关系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下表面形成电势差的过程中,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方向向上
B.达到稳定状态时,金属板上表面A的电势高于下表面A′的电势
C.只将金属板的厚度d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变为U/2
D.只将电流I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变为U/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