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检验某种晶体的成分,下列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样品呢 ,呈块状、绿色,该晶体中肯定有铜离子 |
B.用纯净的铂丝蘸取该样品的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样品中有Na+但不一定无K+ |
C.取适量该晶体溶于蒸馏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
D.取少量该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硫酸铜粉末,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顾虑适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
B.图B中利用渗析可将胶体粒子与杂志的小分子、离子分离开 |
C.图C中萃取可用来将固体或液体中的某溶质用萃取剂提取出来 |
D.图D中只有液态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下列关于 0.2 mol/L 硝酸钾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202 g |
B.100 m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0.02 mol |
C.从 1 L 该溶液中取出 500 mL 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L |
D.1 L 水中溶解 0.2 mol 硝酸钾,即可配得 0.2 mol/L 硝酸钾溶液 |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
A.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 |
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 |
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硝酸钾 |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氯化铜 |
2004年2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
B.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
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a(OH)2═Ca2++2OH﹣ | B.NaHCO3═Na++H++CO32﹣ |
C.KHSO4═K++H++SO42﹣ | D.Al2(SO4)3═2Al3++3SO42﹣ |
下列有关胶体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属化学方法 |
B.许多胶体能进行电泳是因为这些胶体带电 |
C.胶体不均一,不稳定 |
D.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的现象是:先形成红褐色沉淀后溶解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mL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
C.过滤可以除掉粗盐中可溶于水的杂质 |
D.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
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蒸馏 | B.分液 | C.过滤 | D.蒸发 |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
C.烧碱、液态氧、碘酒 | D.空气、氮气、胆矾 |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200mL 2mol/L MgCl2溶液 | B.1000mL 2.5mol/L NaCl溶液 |
C.250mL 1mol/L AlCl3溶液 | D.300mL 5mol/L KClO3溶液 |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氧酸是指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酸,如HCl、CH4等 |
B.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将碱分为难溶性碱和可溶性碱 |
C.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D.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化合得到相应的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