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试题 / 溶液的配制
高中化学

亚铁氰化钾(K4Fe(CN)6 ,黄血盐)在实验室、电镀、食品添加剂及医学上可用于冶疗铊(Tl)中毒、烧制青花瓷时可用于绘画等有广泛用途。已知HCN是一种极弱的酸。现有一种用含NaCN废水合成黄血盐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室用NaCN固体配制NaCN溶液时,为避免其水解,应先将其溶于  溶液,再用蒸馏水稀释,NaCN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室K4Fe(CN)6可用于检验Fe3+,生成的难溶盐KFe[Fe(CN)6],生成的盐又可用于治疗Tl2SO4中毒,试写出上述检验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流程图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主要目的是       
(4)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4[Fe(CN)6]      K4[Fe(CN)6](选填:“>”、“=”、“<”)。
(5)长期火炒添加有亚铁氰化钾的食盐,这时会发生分解反应,试配平下列方程式:3K4Fe(CN)6=□KCN+□Fe3C+□C+□(CN)2↑+□N2
(6)电镀银时,电镀液不能直接用硝酸银溶液,可将其转变为K4[Ag2 (CN)6],写出AgCl与黄血盐制取电镀液的离子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表所示:

实验
编号
HA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NaOH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混合后溶
液的pH

0.1
0.1
pH=a

0.12
0.1
pH=7

0.2
0.1
pH>7

0.1
0.1
pH=10

(1) 从甲组情况分析,从a值大小如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组混合溶液中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 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 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
c(Na)-c(A)=_______ mol·L-1
(5) 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 
HBH+B2
在0.1 mol·L-1的Na2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B2)+c(HB)=0.1 mol·L-1
B.c(B2)+c(HB)+c(H2B)=0.1 mol·L-1
C.c(OH)=c (H)+c(HB)
D.c(Na)+c(OH)=c(H)+c(H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且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室温下 ,用0.l00 mol·L-1的NH3· H2O 滴定10 .00mL 浓度均为0 . 100 mol·L-1HCl和CH3COOH的混合液,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 溶液中c(H +)为0 . 200 mol·L-1
B.溶液温度高低为① >③ >②
C.③ 点后因离子数目减少使电导率略降低
D.③ 点时溶液中有c ( C1)>(CH3 COO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已知在25℃时,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醋酸     Ki = 1.75×10-5
碳酸     Ki 1= 4.30×10-7      Ki 2 = 5.61×10-11
亚硫酸   Ki 1= 1.54×10-2      Ki 2 = 1.02×10-7    
写出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i = _     __
在相同条件下,试比较H2CO3、HCO3和HSO3的酸性最强的是     
③ 若保持温度不变,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下列量会变小的是     (填序号)
A. c(CH3COO)     B. c(H+)      C. w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D. 醋酸的电离度 
(2)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
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在25℃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Cl溶液,则无白色沉淀产生
C.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
D.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3)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     (填“A”或“B”)。

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 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      m2(选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CaSO4、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1)酸洗时,为使水垢尽可能溶解,不宜选用的是       (填标号)。
      

A.醋酸 B.盐酸 C.硝酸 D.稀硫酸

(2)不溶物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洗出液中的Fe3+会腐蚀铁质管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因此,常在洗出液中加入具有强还原性的SnCl2溶液,反应中的Sn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Sn2+转化为         (填离子符号)。
(4)柠檬酸(用H3R表示)可用作酸洗剂,溶液中H3R、H2R、HR2、R3的含量与pH的关系如图
所示。图中a曲线所代表的微粒的百分含量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的原因是          
调节柠檬酸溶液的pH=4,有利于除去水垢中的氧化铁。pH=4时,溶液中上述4种微粒含量最多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下表中选择

(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为____    ;B的化学式为____;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量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呈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则
①A为____      ;B为         
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
I                 ;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II                      ;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描述弱电解质电离情况可以用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表示,表1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b),表2是常温下几种难(微)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

酸或碱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
CH3COOH
1.8×10-5
HNO2
4.6×10-4
HCN
5×10-10
HClO
3×10-8
NH3·H2O
1.8×10-5
难(微)溶物
溶度积常数(Ksp)
BaSO4
1×10-10
BaCO3
2.6×10-9
CaSO4
7×10-5
CaCO3
5×10-9

表1                                                              表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1所给的四种酸中,酸性最弱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2)CH3COONH4的水溶液呈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该溶液中存在的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其pH>7,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中常将BaSO4转化为BaCO3后,再将其制成各种可溶性的钡盐(如BaCl2)。具体做法是用饱和的纯碱溶液浸泡BaSO4粉末,并不断补充纯碱,最后BaSO4转化为BaCO3.现有足量BaSO4悬浊液,在该悬浊液中加纯碱粉末并不断搅拌,为使SO物质的量浓度不小于0.01 mol·L-1,则溶液中CO物质的量浓度应≥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时,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H3COONa溶液:c(Na+)>c(CH3COO)>c(H+)>c(OH)
B.Na2S溶液:c(OH)=c(H+)+c(HS)+c(H2S)
C.NH4Fe(SO4)2溶液:c(OH)+2c(SO42)=c(H+)+c(NH4+)+3c(Fe3+)
D.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OH)>c(H+)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 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届江苏省高三百校联合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下图:

(1)粗食盐水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试剂X,X是         (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其原因是                   。(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CO3)=5.1×10-9
(2)上述过程中,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电解时生成的气体B是             ;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 mL,稀释成100 mL试样。
步骤2: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分钟。(已知:ClO2+I+H+—I2+Cl+H2O 未配平)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 准确量取10.00 mL ClO2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② 滴定过程中,至少须平行测定两次的原因是                        
③ 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江西省八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

A.0.1 mol·L-1的醋酸的pH=a,0.01 mol·L-1的醋酸的pH=b,则a+1=b
B.常温下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ˉ)="0.1" mol·L-1
C.难溶电解质AB2的饱和溶液中,c(A2+)=xmol·L-1, c(B-)="y" mol·L-1,则Ksp值为4xy2
D.用200mL4 mol·L-1的NaOH溶液将0.6mol CO2完全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O2+4OHˉ=CO32ˉ+2HCO3ˉ+H2O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25oC时,取浓度均为0.1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 mL,分别用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I中滴加溶液到10 mL时:c(CH3COO-)>c(Na+)>c(H+)>c(OH-)
B.曲线I中滴加溶液到25 mL时:c(NH4+)>c(C1-)>c(H+)>c(OH-)
C.曲线II中滴加溶液在10 mL~25 mL之间存在:c(NH4+)=c(Cl-)>c(OH-)=c(H+)
D.曲线II中滴加溶液到10mL时:c(CH3COO-)-c(CH3COOH)=2[c(H+)-c(OH-)]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液体均处于25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某物质溶液的pH>7,则该物质一定是碱或强碱弱酸盐
B.pH=6.5的牛奶中c(H)是pH=4.5的H2SO4溶液中c(H)的100倍
C.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D.AgCl在等浓度的C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平衡常数(K)、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平衡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有关
B.当温度升高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变小
C.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I(aq)=AgI(s)+Cl(aq)能够发生
D.Ka(HCN)<Ka(CH3COOH),说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B.室温下,向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
减小
C.向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