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I-离子的溶液中:Cl¯、Fe3+、Al3+、Cu2+ |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2+、NH4+、Cl-、NO3-能够大量共存 |
C.在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
D.在加入Al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中:NH4+、SO42¯、C1¯、HCO3¯ |
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29 :8 :13 | B.22 :1 :14 | C.13 :8 :29 | D.26 :15 :57 |
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
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
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
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
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
B.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
C.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运动,阳离子向阳极运动 |
D.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
常温下,在0.01 mol·L-1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 )
A.5×10-13 mol·L-1 | B.0.02 mol·L-1 | C.1×10-7 mol·L-1 | D.1×10-12 mol·L-1 |
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
B.将水加热煮沸 |
C.向水中通入CO2气体 |
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 |
B.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
C.在NaOH溶液中没有H+,在HCl溶液中没有OH- |
D.纯水中c(H+)=10-7 mol·L-1 |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 )
A.3v正(N2)=v正(H2) | B.v正(N2)=v逆(NH3) |
C.2v正(H2)=3v逆(NH3) | D.v正(N2)=3v逆(H2) |
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③⑤ | B.②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 B.同时减小 | C.v1增大,v2减小 | D.v1减小,v2增大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改变 |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D.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少量NaOH,可使电解速率明显加快,所以NaOH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 |
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
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
D.Cu与浓硫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每次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
B.反应物的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
C.活化分子具有比普通分子更高的能量 |
D.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如图所示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E1 |
中和滴定实验中,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通常用H2C2O4·H2O为基准物质进行标定。基准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物质纯度要高,②相对分子质量较大,③性质稳定,如不易分解、不风化、不潮解、不跟空气中的CO2、O2等反应。实验室标定盐酸的浓度时,选择的基准物质最好是( )
A.NaOH | B.NaHCO3 | C.Na2CO3 | D.Na2CO3·10H2O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