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

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 B 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

树突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和 B 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

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也参与 B 细胞的活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布燕麦基因组,揭示了燕麦的起源与进化,燕麦进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燕麦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同源六倍体

B.

燕麦是由 AA CCDD 连续多代杂交形成的

C.

燕麦多倍化过程说明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D.

燕麦中 A D 基因组同源性小, D C 同源性大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社团利用洋葱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代替半透膜探究质膜的透性

B.

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溶液即呈砖红色

C.

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漂洗、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

D.

粗提取的 DNA 溶于 2mol/L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显蓝色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三条 21 号染色体引起的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遗传病,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因主要是母亲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

B.

通过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产前诊断

C.

患者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

D.

降低感染可减轻患者的自身免疫病症状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细菌和酵母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常酵母菌培养基比细菌培养基有更高的碳氮比

B.

通常细菌的生长速度比酵母菌快,菌落比酵母菌落大

C.

通常细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培养基用过滤除菌法除菌

D.

血细胞计数板既可用于酵母菌的数量测定,也可用于细菌的数量测定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反密码子第 1 位碱基常为次黄嘌呤( I ),与密码子第 3 位碱基 AUC 皆可配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 分子内部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

反密码子为 5CAU3 tRNA 可转运多种氨基酸

C.

mRNA 的每个密码子都能结合相应的 tRNA

D.

碱基 I 与密码子中碱基配对的特点,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研究油菜素内酯( BL )和生长素( IAA )对植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 BL 、含有 1nmol/LBL 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IAA ,培养拟南芥 8 天,统计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1nmol/LIAA 浓度范围内, BL 对侧根形成无影响

B.

120nmol/LIAA 浓度范围内, BL IAA 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

C.

2050nmol/LIAA 浓度范围内, BL 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

D.

050nmol/LIAA 浓度范围内, BL IAA 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

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

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

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细胞色素 C 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下列关于细胞色素 C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仅由 CHON 四种元素组成

B.

是一种能催化 ATP 合成的蛋白质

C.

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D.

不同物种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细胞及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

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核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基本结构都与②相似

C.

③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也含有多种蛋白质

D.

植物细胞必须具备①、②和③才能存活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

B.

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

细胞自噬降解细胞内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D.

DNA 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可诱发细胞癌变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______(填“ 1 ”“ 20 ”或“ 400 ”) m2 ,理由是____________。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

(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 5 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 625 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 11%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___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

(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

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 625 年树龄植株的比例

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

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湖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因检测是诊断和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员采集到一遗传病家系样本,测序后发现此家系甲和乙两个基因存在突变:甲突变可致先天性耳聋;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编码产物可将叶酸转化为 N5 甲基四氢叶酸,乙突变与胎儿神经管缺陷( NTDs )相关;甲和乙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家系患病情况及基因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家系先天性耳聋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1 2 生育一个甲和乙突变基因双纯合体女儿的概率是______。

(2)此家系中甲基因突变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拟用 PCR 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再用某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酶切检测甲基因突变情况,设计了一条引物为 5GGCATG3 ,另一条引物为______(写出 6 个碱基即可)。用上述引物扩增出家系成员 1 的目的基因片段后,其酶切产物长度应______ bp (注:该酶切位点在目的基因片段中唯一)。

3)女性的乙基因纯合突变会增加胎儿 NTDs 风险。叶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孕妇服用叶酸补充剂可降低 NTDs 的发生风险。建议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 1 个月开始补充叶酸,一般人群补充有效且安全剂量为 0.41.0mgd 1 NTDs 生育史女性补充 4mgd 1 。经基因检测胎儿( 2 )的乙基因型为﹣/﹣,据此推荐该孕妇( 1 )叶酸补充剂量为______ mgd 1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湖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如图是海马区某侧支 LTP 产生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以上机制示意图, LTP 的发生属于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2)若阻断 NMDA 受体作用,再高频刺激突触前膜,未诱发 LTP ,但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据图推断,该电现象与______内流有关。

(3)为了探讨 L 蛋白的自身磷酸化位点(图中 α 位和 β 位)对 L 蛋白自我激活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四种突变小鼠甲、乙、丙和丁,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结果

项目

正常小鼠

α位突变为缬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α位突变为天冬氨酸,阻断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与L蛋白结合

β位突变为丙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L蛋白编码基因缺失

L蛋白活性

+

+++

++++

+

高频刺激

有LTP

有LTP

无LTP

无LTP

注:“+”多少表示活性强弱,“﹣”表示无活性。据此分析:

①小鼠乙在高频刺激后______(填“有”或“无”) LTP 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

α 位的自身磷酸化可能对 L 蛋白活性具有______作用。

③在甲、乙和丁实验组中,无 L 蛋白 β 位自身磷酸化的组是______。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湖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水稻和玉米的光合作用暗反应示意图。卡尔文循环的 Rubisco 酶对 C O 2 K m 450μmolL 1 K m 越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该酶既可催化 RuBP C O 2 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 RuBP O 2 反应,进行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 O 2 并释放 C O 2 的反应)。该酶的酶促反应方向受 C O 2 O 2 相对浓度的影响。与水稻相比,玉米叶肉细胞紧密围绕维管束鞘,其中叶肉细胞叶绿体是水光解的主要场所,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主要与 ATP 生成有关。玉米的暗反应先在叶肉细胞中利用 PEPC 酶( PEPC C O 2 K m 7μmolL 1 )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与 C O 2 反应生成 C 4 ,固定产物 C 4 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后释放 C O 2 ,再进行卡尔文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的卡尔文循环中第一个光合还原产物是______(填具体名称),该产物跨叶绿体膜转运到细胞质基质合成______(填“葡萄糖”“蔗糖”或“淀粉”)后,再通过______长距离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

(2)在干旱、高光照强度环境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水稻。从光合作用机制及其调控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3)某研究将蓝细菌的 C O 2 浓缩机制导入水稻,水稻叶绿体中 C O 2 浓度大幅提升,其他生理代谢不受影响,但在光饱和条件下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无明显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湖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