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20℃时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它条件均适宜),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C.当小麦缺Mg2+时,b点将向右移动 |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增加室内CO2浓度 |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
C.增加光照强度 |
D.采用绿色玻璃(只允许绿光通过)盖顶 |
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的是( )
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⑥萨克斯利用绿色叶片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
A.②③④⑥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⑤⑥ |
如图表示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
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绿光,b为白光 |
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 |
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 |
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 |
紫硫细菌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用H2S代替了H2O,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H2S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
B.H2S被分解为硫分子、电子和氧 |
C.H2S在光合作用中接受电子 |
D.H2S被分解为H+、电子和硫 |
研究光合作用的Calvin等人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离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C3越多 |
B.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葡萄糖中 |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片 |
B.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
C.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时,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 |
D.绿叶中色素提取时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 |
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
将一定数量生长良好的盆栽植物移入密闭温室中栽培,栽培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24小时内CO2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与图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
A.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
B.AB段和EF段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
C.由图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不能正常生长 |
D.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小 |
如图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
下列关于叶绿体内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 |
B.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
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在滤纸条上形成的4条色素带从上至下分别呈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
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遮光处理对其干重没有影响 |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
如图甲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片,乙为黑藻在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叶绿体的存在会影响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观察 |
B.用健那绿给黑藻细胞染色,甲图中可清晰看到线粒体的存在 |
C.在图乙的tl﹣t2阶段,补充光照后光反应和暗反应速率均有所提高 |
D.t4以后,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为线粒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