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B.通过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B.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 |
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主要依靠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的神经递质 |
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开水壶,会迅速缩回。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
B.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
D.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在脊髓的控制下即可完成 |
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
C.ATP的合成和水解 |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
下列感受器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侧线——感受水中气味分子 | B.颊窝——感受红外线 |
C.前庭器——感受身体平衡 | D.耳蜗——感受声波 |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 Na+和Cl-同时内流 |
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
近年,有人利用肉毒杆菌毒素进行除皱美容,这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选择性地阻遏乙酰胆碱(递质的一种)的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 )
A.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 B.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
C.使兴奋的传递加速 | D.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膜电位变化及Na+和K+电导的变化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含羞草的小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这个过程( )
A.是反射,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B.是反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C.不是反射,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
D.不是反射,只有人有反射 |
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将兴奋传递到E;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兴奋不一定能传递到E |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
在一宗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S区和W区 |
B.V区和H区 |
C.S区和V区 |
D.W区和H区 |
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
B.神经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
D.所有生物都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④或⑤ |
B.②或③或④ |
C.②或③或⑤ |
D.①或②或⑤ |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
B.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与在炎热环境中相比,前者产生热量多,散失热量少 |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