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 |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C.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如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计,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越来越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成员相约去公园玩。公园里,空气新鲜,草色清脆,绿柳垂帘,大家的耳边萦绕着树枝上黄鹂悦耳的欢笑声,眼眸中倒映着碧空里燕子的翩翩舞姿。最惹眼的是一大片粉红的桃花林,灿烂得如云蒸霞蔚一般,大家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桃树都是一个品种的。微风拂,总有弱不禁风的桃花飘零而下,大家纷纷捡完整的花朵,准备带回去做成标本。读完本段文字,请选出分别符合生态系统、种群、个体、器官的选项
A.公园桃花林一只黄鹂绿柳 |
B.公园各种青草一只黄鹂一朵桃花 |
C.公园桃花林一只燕子绿柳 |
D.公园一群黄鹂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
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 与Nt+1/ 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C.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
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 |
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
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_____。
(3)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人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__________。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__kg。
(5)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自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__________发生基因突变。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__________。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____。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其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②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较剧烈
③甲、乙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并且两个基因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④最终甲、乙两岛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趋于相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
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
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
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
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 |
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葡萄糖大量消耗有关 |
B.曲线AB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C.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
D.曲线AC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