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群落的主要类型
高中生物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虫生殖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2)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3)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4)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几大通湖区等地掩护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目前地方政府在组织群众开一场“人鼠大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样方法
B.对东方田鼠的捕杀针对的是生态系统的种群层次
C.为控制东方田鼠鼠患,应尽可能地向湖区引进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的天敌
D.东方田鼠大量迁徙是对环境的适应。在稻田中,东方田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制约
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D.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
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阳光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的特点有关
D.杀虫剂可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一昼夜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该池塘单位体积内一昼夜制造的氧气和消耗的氧气量各为多少克?(     )

深度
瓶中O2的变化(g·m-3
白瓶(可透光)
黑瓶(不透光)
1m
+4
-2
2m
+3
-2
3m
0
-2
4m
-2
-2
水底
-3
-3

A.7,11    B.13,11    C.7,6    D.13,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