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 |
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
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种群数量变化中的“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2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 B.4∶4∶1 | C.1∶2∶0 | D.1∶2∶1 |
回答下列生物与环境的问题:
Ⅰ.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某地区创建出如图1所示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图2是科研人员绘制的福寿螺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1)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福寿螺在第二十年出生率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该外来生物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Ⅱ.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仅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 |
B.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 |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个体数目的改变 |
D.甲、乙两种群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
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 |
B.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 |
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
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 |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
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群落 |
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 |
C.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 |
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迁入率、迁出率及性别比例 |
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
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
D.在图中A点时,甲种群的丰富度最高 |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