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群落的主要类型
高中生物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杀害虫会影响甲乙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基因频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鱼在此生态系统中呈“J”形增长
B.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C.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            ;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估计小于88只
C.该种群数量肯定大于88只
D.N=39×34÷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冰川泥上长出了植物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弃耕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

A.CO B.单质碳 C.碳酸盐 D.含碳有机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B.可能存在的群落演替
C.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SS(黑色)10%,Ss(黑色)10%,ss(浅色)80%。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A.Ss 25.5%
B.ss 76.6%
C.SS 18%
D.S25% s7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某区域一个种群的某一性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假设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也不存在突变。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理论上Aa的基因型频率N为
A.O≤N≤100%    B.O<N≤50%
C.0≤N<50%      D.50%<N<10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0~t1乙种群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甲种群
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
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
D.t3~t4甲种群呈S型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