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查某一地区鼠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100只,并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志鼠2只。则可以推断该地区鼠群约为
A.200只 | B.400只 | C.1000只 | D.2000只 |
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⑤⑥⑦ | C.②⑤⑥⑦ | D.②④⑤⑥⑦ |
如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B.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
下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 |
B.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
D.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杨树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 |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 |
C.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
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 B.温度、光照 |
C.湿度、温度 | D.光照、食物 |
图乙表示图甲所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请回答:
(1) 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__________进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___,而不是循环流动的。
(3)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
(4) 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 (保留一位小数)。
(5) 消费者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图丙是图乙植食动物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___ __,种群②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多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