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群落的主要类型
高中生物

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市在马尾松林中种植桉树,林中还有食虫鸟与植食昆虫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马尾松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马尾松林的管理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马尾松林的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马尾松林中生物       将成为优势种。要统计马尾松林中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             
(2)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桉树和马尾松,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交替种植,则桉树正常生长,而马尾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被杀死.人们进一步设想可能是桉树根部形成的分泌物具有抑制马尾松的生长或杀死马尾松作用,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一设想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马尾松幼苗、桉树幼苗、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桉树的营养液(乙)、不完全培养液(丙)、蒸馏水和实验容器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将长势相同的               幼苗平均分为A、B两组。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预期和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1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     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                   ,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和图 b 中 3 个 物种的资源利用 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 中 3 个物种与图 b 中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中物种 3 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块弃耕的农田,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常交际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酒精,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 事故已是屡见不鲜。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在肝脏中代谢过程如图:
①酒精进出细胞方式为______,所以喝酒后酒精能够很快运输到全身各处。
②已知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乙酸无毒。下列几种类型人中喝酒最危险的是______。

A.两种酶均无的人 B.两种酶均有的人
C.只有乙醇脱氢酶的人 D.只有乙醛脱氢酶的人

(2)喝酒的人走路容易东倒西歪,其原因是酒精麻痹了______,致使运动不协调、不能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这是酒后驾车危险的原因之一。
(3)交警确认驾驶员是否酒驾的一种方 式是让驾驶员向装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中吹气,如果颜色变为_____,则确认驾驶员为酒后驾车。
(4)下图为利用酵母菌发酵产酒过程中酵 母菌的数量和酒精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在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发现没有血细胞计数板,于是釆用了下图所示的 方法进行粗略计数。某次计数时随机选取的几个视野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该次抽样的样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______个/mL。若某次计数时发现视野中酵母菌数量太多,且远多于红细胞数量,为了统计准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已知红细胞密度为5000个/mL)

②从能量角度分析,25h前酒精产生速度较快的原因是______。
③分析30h后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___,80h后酵母菌数量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酒精浓度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为了能够持续高效产 酒,请提出可操作的措施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鼠是常见的动物,下列对老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鼠在啃食农作物时,消耗的能量可由葡萄糖直接提供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
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D.防止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
3.1
45.8
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氮菌(×105个)
4.4
2.9
2.2
硝化细菌(×104个)
8.7
7.8
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NO3-(mg/kg)
92.0
27.9
15.7
NH4+(mg/kg)
53.0
15.3
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
8.7
3.4
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
351.0
241.5
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② 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 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_______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种群数量变化呈现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图2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2所示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2)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树种是__________。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上述四种植物中,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某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的曲线是________(实线/虚线),该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2)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法测得。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_______。
(3)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类型的具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__________点(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牧民灭鼠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若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输入到鼠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外,还有些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