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
下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a的抗旱、抗寒能力最弱 |
B.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 |
C.若Y表示鸽种群中的个体数,a、b、c、d表示不同生活区域中的四个鸽种群,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 |
D.若Y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d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升高 |
B.人类活动往往会是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C.在草地遭受火灾后第二年春天重新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 |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相同 |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弱 |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同 |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
B.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必能达到生殖隔离 |
C.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
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
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调查,也可用于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
B.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增大,光能利用率增加 |
C.行为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
D.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可以自给自足,但能量需不断输入 |
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⑤⑥⑦ |
C.②⑤⑥⑦ | D.②④⑤⑥⑦ |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10只 | B.220只 | C.330只 | D.440只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的增长
B.试管Ⅲ比试管Ⅰ内的种群先到达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
A.55%和32.5% |
B.55%和42.5% |
C.45%和42.5% |
D.45%和32.5% |
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 )
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 |
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
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
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