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
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
B.豌豆和杂草 |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某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
B.当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和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
C.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
某弃耕地杂草丛生,生活着田鼠、黄鼬等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杂草、田鼠和黄鼬构成了生物群落 |
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 |
C.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 |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 |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
如图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正确的是 ( )。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
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
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营养级高 |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10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 |
B.经调查该种群在第10年时个体数量为n,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 |
C.该种群在20年内呈“S”型增长 |
D.经调查该种群在第20年时的出生率为m,估算种群在此环境中的死亡率为m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