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计数 |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
D.-2 ℃ ~2 ℃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
B.棉蚜数量的增加受到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C的食物中D占1/4,要使C体重增加10kg,最多需要生产者为325kg
B.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此图①只代表光合作用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
B.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 |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
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
如图是关于某种群的增长曲线其中曲线X表示在理想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Y为在现实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变化。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b至c的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减小,数量逐渐增大 |
B.曲线X与曲线Y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可表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 |
C.环境阻力在b点以后开始出现 |
D.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
B.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C.池塘养鱼过程中人为持续投放饲料,增加溶氧等措施可以增加鲈鱼种群的K值 |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生物个数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B.某河流的河底和河岸生长的植被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
C.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群落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
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 |
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挖出所有个体
A.①⑤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⑤③④ | D.①⑤②④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竹林的竹子长势不整齐,有高株、矮株,说明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B.外来物种加入某森林后形成一个新种群,可能会造成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
C.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进行 |
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过程,就叫演替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
B.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
D.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