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有关种群的问题:
(1)要估算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2)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多选)
A.在调查地段内,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 |
B.在调查地段内,依据植物密集程度设置大小不等的样方若干 |
C.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个体数,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
D.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个体数,取其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
(3)调查小组对某地的5种植物进行了连续六年的密度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A |
10.0 |
11.2 |
9.9 |
9.1 |
6.1 |
11.1 |
B |
6.3 |
5.4 |
4.6 |
4.0 |
2.1 |
2.7 |
C |
0.2 |
0.6 |
1.8 |
5.4 |
10.1 |
13.5 |
D |
7.3 |
6.8 |
4.1 |
1.9 |
0.2 |
0 |
E |
3.1 |
2.7 |
3.2 |
2.6 |
1.1 |
2.1 |
如果A—E 5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 ;调查期间,该地区曾经遭受特大干旱,这最可能是发生在 年。
(4)下面图1和图2是从不同角度对上表中植物C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图中的b、e
点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 。图1中a点和图2中的 点对应,此时种群年龄组成最可能是 。
下图甲表示自然界中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图乙中物种 最可能符合这种增长模型。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3)图乙所示的生态系统中, 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
(4)若图乙中的1、2、3三个物种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应该是 。
多倍体鲤鱼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科学家培育出了几十头四倍体鲤鱼。下图是将四倍体鲤鱼迁移到一个新实验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一个快速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的J的增长;当
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__________有限,曲线呈现出S增长,最后曲线呈现有规律的波动。
(2)该种群的环境容量K值应等于____________
(3)该研究基于种群数量调查的基础上。此项研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倍体鲤鱼直接投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等生态危机现象出现。
(5)科学家首先将本地一种鲫鱼投放到新实验环境中与四倍体鲤鱼一起混合养殖,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度曲线。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鲫鱼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
B.t1—t3时间内,鲫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
C.t2、t4时,两个种群的数最分别达到最大 |
D.影响鲤鱼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6)科学家既要考察多倍体鲤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实际生存情况,又要注意生态安全问题,则采取的科学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多倍体鲤鱼放养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列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
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A种群中的能量为4.5×107,若能量的传递速度为10%-20%,则多倍体鲤鱼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KJ。
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如图中I、II、III曲线所示,请据图回答:
(1) 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 曲线III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______________保护的措施。
(2)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一旦种群间出现______________,说明新物种形成。
(3) 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处于T2到T3阶段、且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前一营级的能量会______________;处于同一一营养级不同物种之间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4) 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的功能。
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
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I和曲线II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金字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名称:① ;
②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 。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3)图1中食物链上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为研究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某研究机构根据某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2),请回答.
(1)调查说明,弃耕地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即物种 会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 .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受到轻度 (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其物种数波动较小.
(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其信息传递方式为 该入侵物种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 关系.
(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 营养级,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 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右图,则该培养温度是 。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
下图表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调查该池塘中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2)图中乌鱼和花鲢的种间关系是 ,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总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上升或下降)。
(3)若图中绿藻固定的总能量为7.2×108KJ,水蚤和白鲢的同化的总能量是1.4×107KJ,则人最多获得能量 KJ。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按如下左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并使用如下图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最初阶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在上图所示的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如果一个小方格内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______个。
(4)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
请根据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宜调查 草本植物,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其中 (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某同学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山地内某阶段田鼠的种群密度,该方法适用于 的动物进行调查.由于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较难再次被捕捉,因此用该方法计算所得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值偏 .
(3)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用 的方法。
(共7分)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如下表,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把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的总质量或固定的总能量;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同时期呼吸作用消耗量后贮存的量。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种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 __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____增多有关。
(3)由表中群落各自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扁担塘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1)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实践中发现,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 。为了使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调整食物链(网)结构,调整后的结构如下图。
此食物网中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 。对于该湖泊的鱼类和河蟹产量来说,水草和 极为重要。
(2)科研人员针对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能量(KJ·m-2·a-1) 动物名称 |
摄入食物中 所含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粪便中 的能量 |
铜锈环棱螺 |
516 |
15 |
231 |
270 |
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 能,它同化的能量为 KJ·m-2·a-1。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下图。据图回答:
(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4)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_____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____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