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两图分别表示大兴安岭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和物质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一中哪一阶段时间内种群的变化最大? (填写字母序号)。
a.A→B b.A→C
c.B-C d.无明显差别
(2)图一中红松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通常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
(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填写字母序号)。
a.空间 b.营养 c.迁移 d.季节变化 e.人为改变环境
(4)图二可以表示 (至少写出三种)等元素的循环。其中A过程代表 ,B过程代表 ,如果甲、乙、丙在生态系统中表示不同的成分,它们分别是 。
多倍体鲤鱼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科学家培育出了几十头四倍体鲤鱼。下图是将四倍体鲤鱼迁移到一个新实验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一个快速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的J的增长;当
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__________有限,曲线呈现出S增长,最后曲线呈现有规律的波动。
(2)该种群的环境容量K值应等于____________
(3)该研究基于种群数量调查的基础上。此项研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倍体鲤鱼直接投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等生态危机现象出现。
(5)科学家首先将本地一种鲫鱼投放到新实验环境中与四倍体鲤鱼一起混合养殖,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度曲线。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鲫鱼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
B.t1—t3时间内,鲫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
C.t2、t4时,两个种群的数最分别达到最大 |
D.影响鲤鱼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6)科学家既要考察多倍体鲤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实际生存情况,又要注意生态安全问题,则采取的科学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多倍体鲤鱼放养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列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
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A种群中的能量为4.5×107,若能量的传递速度为10%-20%,则多倍体鲤鱼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KJ。
回答下列Ⅰ、Ⅱ题:
I. 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利用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植物B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 和 。
(2)某课题组为验证上述植物A和植物B夜晚生理代谢的差异,利用左下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实验前检测空气中CO2的浓度)
(3)实验1h后反应瓶内CO2 浓度的变化是 变量。
Ⅱ.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在农场的荒地上用含32P的溶液喷洒于杂草上,然后定时检测生物体内32P的出现顺序,以研究该荒地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已知甲、乙为动物,丙是一种腐生细菌,如图所示。
(1)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则捕食者应是 生物。
(2)该荒地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将 (增大/减小),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提高,发生在该生态系统的演替属于 。
(3)调查该荒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 溶液中,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借助 进行观察。
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
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I和曲线II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鼠群BC段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2)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 。
(3)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由图二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 。
(4)图二中的F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原因是 。
(5)如果该草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C点,会引起的后果是 ,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 。
I.某地引入了一种外来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强,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某生物小组对该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
(1)该植物的经济价值主要是从植物体内提取某种糖蛋白。在此项技术中,需要先在植物浆液中加入______酶解50-70min除去细胞壁,再进行提取。该糖蛋白能抗多种病菌、病毒感染并有消炎作用,在人体内与此相似的生理功能是 免疫。
(2)该植物刚引入该地后的几年期间,其种群数量几乎呈“J”型增长,主要原因是 。该植物的大量繁殖可__ 当地生态系统固定太阳能的能力,但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会受其影响,从而使当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提高或降低或基本不变)
Ⅱ.下图所示,甲图是大麦幼根的呼吸作用图,乙图为大麦的光合、呼吸作用图,丙图为大麦幼根离子的输出量和在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E点表示 ,阴影部分表示 ,如果AB=BC,则A点大麦幼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2)如果把甲图中大麦幼根换成小鼠,则在下图中画出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乙图中A点表示 ,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约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二倍的点是 ,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还原的CO2最大量为 。
(4)丙图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矿质离子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离子的浓度通常比根细胞中该矿质离子的浓度 ____(低/高)。只依据“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变化的曲线不能确定幼根20 -60mm部位对该矿质离子的吸收量,理由是 。
I.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右图表示干细胞继续发育的三个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被B细胞从外界吸收,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多肽,共穿过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若D细胞分泌物是某种分泌蛋白,则
其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生物
膜的 ___特点。脂质的合成与图
中的 (填数字序号)有关。
(3)个体发育过程中,导致C细胞和D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如果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DNA分子受损,使 发生突变,则会产生癌细胞。
(4)D若是人体细胞,则人在安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消耗同样多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前者 后者(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5)植物细胞与图中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前者的主要特点是 。
Ⅱ。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某地A,B 0C三个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
A区域 |
B区域 |
C区域 |
非生物因素 |
A区域 |
B区域 |
C区域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5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机物(%) |
6.5 |
3.8 |
2.5 |
落叶树 |
15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含氮量(mg·kg-1) |
9.4 |
2.5 |
2.4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区域是 。B区域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现象。
(2)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应该包括 。
(3)调查A区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密度,应该采用 法。据表中非生物因素分析,落叶树在C区域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任说一点理由)。
(4)右图代表A区域所形成的某条食物链,若戊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乙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丁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则甲种群最少可获得的能量是 kJ。
(5)将C区域的植物全部去除,改为农田,容易造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其原因是 。
林业部门对某地区稳定生态系统中乔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据图回答。
(1)调查图1中植物F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该生态系统中植物F的种群数量处于图2中的____段。
(2)植物D的数量增长符合图2中的曲线 ,原因是 。如果植物D是当地木材的主要来源,选择在 时间对应的种群数量砍伐植物D,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最小。
(3)图l中树木B与树木C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主要是由 和 引起的。树木B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多样性。
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某生物小组用生活在同一水体中的四种生物进行了科学实验。其中甲生活在水体上层,乙、丙在中上层,丁在水底淤泥中,且只有丁细胞结构中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其中图一表示分别单独培养甲、乙、丙、丁时各种群数量变化,图二中的3个图是混合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据图回答:
(1)种群的数量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四种生物分布在同一水体的不同位置,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
(3)请据图分析乙与丙生物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4)丁最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那一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图1是神经结构示意图,a、b、c、d、e分别代表神经结构的某些位置;图2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1、2、3、4、5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图1结构中有_____________个神经元。若在b处给予一个刺激,且刺激后释放的均为兴奋性递质,则图1中除b处外还可能产生兴奋的部位有__________(选填图中字母)。
(2)图2中表示感受器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感受器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4的细胞体,而2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________________,对刺激_________感觉(填“有”或“无”)。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
树种数量 |
平均胸径(cm) |
平均高(m) |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
22 |
8.7 |
6.3 |
Ⅱ:25年的次生林 |
81 |
10.4 |
8.4 |
Ⅲ:50年的次生林 |
96 |
11.8 |
9.2 |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
128 |
13.7 |
10.5 |
分析上表可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__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__。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小题2分,共10分)在l~5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某种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l号瓶内放入草履虫,2号瓶内放入小球藻.3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l号、2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3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4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B图所示。5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C图。以上实验是在25℃、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请将 A 图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转换成种群中个体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2)由A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1天至第3天的生长特点是 ;
(3)在第3天至第6天的细菌数量变化原因是 。
(4)由B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
(5)根据C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
。
下列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图一中②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的。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_____等过程。
(3)参与图一过程④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图二中A表示___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__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
(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
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4-36图所示。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I.(1)在________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_______点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2)该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型曲线。
(3)除了图中体现出来的以外,种群还有哪些数量特征? 、 、 。
II.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试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