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群落的主要类型 / 综合题
高中生物

沙棘是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沙棘木蠹蛾是沙棘林中常见的一种林业害虫,一经爆发往往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经科研人员多年连续跟踪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有白僵菌自然感染死亡现象。并且得到不同的受灾沙棘林中沙棘木蠹蛾数量变化数据情况(如右图),请据图回答:

(1)若每个有早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观察图中2001-2006年期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型增长,在        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
(2)白僵菌与沙棘木蠹蛾的种间关系属于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会导致沙棘木蠹蛾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t/h㎡·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t/h㎡·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型属于_____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是某地种植养殖温室生态模式图。家禽、家畜除饲喂食用饲料外,还饲喂剩余的部分蔬菜;家禽、家畜粪便可用于种植食用菌、制沼气、沼气池渣、液可做肥料、饲料添加剂、沼气可供取暖、照明;蔬菜地中养殖蚯蚓可以改良土壤、粪便可以肥田,还可作饲料添加剂。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2)图中蔬菜长势良好,除光照、温度、水肥等因素外,还有        
(3)对农田中的蚯蚓进行跟踪调查,测绘出蚯蚓迁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2。则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        型,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类型。

(4)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测量产甲烷菌的数量时,对于一些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产甲烷菌,应取        记数。
(5)由于某种原因,该地块在废弃的几年内逐渐变为草丛、灌木、小树林,该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              ,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能量流经乙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c

 



c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
(3)图2中的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       ____;B_____     _____;
C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线虫是所有蠕虫的通称,土壤中的线虫对环境变化敏感,分布广泛,是一种土壤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土壤线虫的食性多样,这对促进生态系统                 两大重要功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            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自由生活的线虫能促进土壤有机物的降解,这些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若要调查土壤中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可采用淘洗——过筛——离心的方法分离提取线虫,在解剖镜下观察,对观察到的线虫进行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线虫的种类减少,并且能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的线虫呈增多趋势,说明被调查的土壤                     

(3)图25示某项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Cu50表示每kg干土中添加50mg的Cu,不施加Cu 的为对照处理。本项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为保证上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的每个处理需重复3次,则实验者应设置实验组的样本数为      个。通过图中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              
(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          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3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植物
最大净光合速率
(umolCO2/m2·s)
光补偿点
(umol/m2·s)
光饱和点
(umol/m2·s)

17.977
30
1400

6.071
17
800

2.706
4
600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           
(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⑴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⑵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其特点是                              
⑶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⑷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试分析,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内的能量和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培育酵母菌的技术,探究在有限的养分中和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材料用具:略
(一)探究思路:
(1)设计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2)酵母菌计数:
对于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可以采用         的方法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          ,将计数板放在         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二)问题探讨:
① 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
② 用显微镜定期测酵母菌种群数量,结果仅A管中第3天开始个体数量迅速增加,第5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结束。请将A、B、C三组预期结果的走势图绘制在坐标系中。

③ 试分析C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         
(2)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           法。
(3)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它的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甲所示(单位:株/m2

(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        型,形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2)由表甲可以看出,豚草引入后,龙葵种群密度逐年下降,最后在该群落中消失,这一现象说明豚草与龙葵的          是最相近的。
(3)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              
(4)乙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请在丙图中给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学生在调查一块大麦田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发现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巴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鸟和鼠类等动物活动,并研究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大麦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        ,其中生产者有      
(2)某些植物根能自然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称为他感作用。同学们为了验证大麦对狗尾草有他感作用,他们用完全培养液(甲液)、已培养过大麦的培养液(乙液)做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别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第二步:A组用甲液培养,B组用乙液培养,光照、温度等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B组狗尾草的生长情况明显不如A组。
由此得出结论:大麦的根部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狗尾草的生长,具有他感作用。
老师认为不足以得出此结论,①请你说明理由:                      
②请简要写出改进方案:步骤一、三不变,只改进第二步:                      
                                                                              
                                                                            
③写出两项具体的检测指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I.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       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 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II.“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                   不相同,                    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减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占有多个营养级的动物有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属于          
(3)请你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4)研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对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              法。
(5)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农作物,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你会向农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至少说出两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玉米幼苗长青的时候,“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 若要调查生活在玉米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
(5)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9月份以来,一种体长不足1mm的灰白色农业害虫“烟粉虱”,在江苏盐城的大丰等县(市、区)漫天飞舞。1头雌虫1次产卵可多达300余粒。发生区棉花平均每张叶片有卵、若虫(无翅的幼虫)、伪蛹和成虫达5400头(粒)之多。它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叶片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烟粉虱对黄色很敏感,在田园或大棚内设置黄色板可诱杀成虫。据研究,这种烟粉虱起源于东非,借助一品红或其他花卉的调运进行扩散是其在世界范围传播的主要方式。
(1) 一块棉田里烟粉虱的全部卵、若虫、伪蛹和成虫在生态学上称为一个__________,烟粉虱与被侵害的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农业生态系统易受烟粉虱严重侵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头雌虫1次产卵可多达300余粒,这说明烟粉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但并非所有个体都能发育到成虫,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4) 用化学药剂杀灭烟粉虱时,有两种用药思路:交替用药和提高用药剂量,_______思路更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