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待雌蕊成熟时人工授粉
⑤去雄、授粉后套袋隔离
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F1,他继续用F1进行自交,发现F2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杂交产生F1时,正反交的结果相同 |
B.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 |
C.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
D.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 B.①③④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马毛色栗色对白色是显性。要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栗色马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测交 | B.自交、测交 | C.测交、回交 | D.自交、杂交 |
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则正确的是( )
A.该性状可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
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
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
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紫花∶白花为1∶1 |
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
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 |
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 |
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 |
D.后代全为显性个体,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 |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1/2 | B.1/4 | C.1/6 | D.1/8 |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现代遗传学的观点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有丝分裂 | B.表现型分离 | C.基因型分离 | D.等位基因分离 |
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C.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
下列叙述中肯定为显性性状的是:( )
A.F1所表现出来的某个亲本的性状 |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
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的新性状 |
D.在各代中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