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换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
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紫,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
C.加热使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
D.加热使细胞的原生质层破坏 |
将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
C.K+和NO3-进入液泡 | D.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45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4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变化。这表明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经死亡 | B.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 D.细胞液浓度约为0.4 g/Ml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
C.无染色体形成 | D.显微镜倍率不够 |
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下图为渗透作用装置图,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时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一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中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二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中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胞是活细胞 |
B.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可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
C.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颜色加深 |
D.质量浓度0.5 g/mL的蔗糖溶液比0.3 g/mL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B.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
C.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
右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2、4、5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
B.图中1是细胞壁,6是细胞质基质 |
C.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
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 B.a>c>b | C.a<b<c | D.a<c<b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