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是 (填序号),②代表的种间关系是 。
(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其中有1.3×108 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 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在 ________范围内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5)由于工业生产等活动,环境被污染,生物多样性发生锐减,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 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项)。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4)该食物链中同化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下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m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途经是生产者的 ,与m2来源直接有关的细胞结构有 。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的生物摄入能量,则 表示营养级II的生物同化能量,其能量值可用 表示,C表示营养级II的生物利用能量用于 ,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整体上看,营养级II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值 (大于/小于/等于)f值。
(3)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由于环境因素的变迁,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从群落水平分析此湖泊中发生了 。
(4)从图乙中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吗? 。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乙表示图甲中B1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丙表示图甲中B1的能量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能量金字塔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 (填字母)
(2)B1和B2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___ __。
(3)据图乙分析,B1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_ (用K1、K2表示)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4)图丙中,流经B1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KJ·m﹣2·a﹣1,流入B2的能量是__________kJ·m﹣2·a﹣1
(5)该生态系统中,每年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残屑未被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该因素导致分解者细胞内的__________活性降低。
(6)据研究表明B3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据表分析回答:
单位:102千焦/m2/年 |
||
|
Pg |
R |
A |
15.91 |
13.10 |
B |
871.27 |
501.58 |
C |
0.88 |
0.54 |
D |
141.20 |
79.13 |
E |
211.85 |
192.59 |
(1)该生态系统最可能存在的食物链(网)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它通过生产者的 所固定。其中 (用字母表示)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最低的。
(3)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 (用字母表示),其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剩余部分的去向是 和 。
(4)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千焦/m2/年,若该生态系统保持现有的能量输入和输出水平,整个生态系统有机物的年积累量是 千焦/m2/年。
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 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__。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因为冻原生态系统_________。
(3)图乙中 A、B、C、D 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碳在其内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飞蛾扑火”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
(5)在利用天敌控制植物害虫与喷施农药相比,其优点包括:①能够更有效控制害虫数量,②____________等。
(6)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1/2 来自雷鸟,1/8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 80 克,那么直接消耗雷鸟为________克,消耗植物总质量为________克。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免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人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免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的λ值(λ表示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C属于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图甲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Ⅱ、III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Ⅱ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图乙是对I中某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填图中数字),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条食物链,A是第____营养级。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则甲图中D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kJ。
(2)调查图乙中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在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______。
(3)人们通过引种等措施,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生物群落,这说明______。研究表明I中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某种鼠随着人类的迁移也迁移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南海某岛。
(1)若干年后,岛上该种鼠的增长情况如图A所示。在m年内,该种鼠数量增长趋势呈 型曲线。
图中的n值是该环境 ,当该种鼠数量达到n值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使种群数量不能一直继续增加,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2)岛上的一条主要河流,其最初的食物网如图B所示。
①水鸟在此生态系统中占有 个营养级,大鱼和水鸟之间是 关系,若大鱼的数量因人类的捕捉而下降,则水鸟的数量将 。
②请写出一条水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对其食物种群的利用情况,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食物种群的同化量即____________,也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由食杨种群流向植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序号表示)。
(2)图乙中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由图乙可以看出,杂食动物与植食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若杂食动物的食物由原来的草与植食性动物各占一半调整为2:1后,则杂食动物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②信息传递只可发生在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
③信息传递不利于调节生物间的关系
④信息传递有助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⑤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演替。当草原的害虫增加时,食虫鸟的数量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下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的能量金字塔。
(1)在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是 ,蛇在图乙中属于 (字母)营养级层次。
(2)由于新农村建设在此选址修建,部分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3)上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崩溃,说明 。
“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坠入水中,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的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 。
(2)该生态系统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特点是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3)科学家通过研究该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构建了一个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模型分析,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是 和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图表示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图二是图一部分生物的展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图一中甲为 ,乙是 ,丙是 ,丁是 ,请写出食物链 。
(2)图二可以用图一中的 生物表示,碳在其中以 形式流动,。
(3)由图二知,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 营养级;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
(4)假如图二所在的生态系统被汞污染,则 生物体内汞含量最高。
(5)如果植物代表农作物,农民经常进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 。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无菌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相似的生长状况良好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记录结果如下:
瓶只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瓶中金鱼生存 的时间(天数) |
3 |
11 |
25 |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1号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方法步骤:
①取相同体积的第4号瓶,第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的 (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 传递的。过程①表示小球藻的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填字母)。
(3)湖泊中,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 。
(4)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结构发生改变。
(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 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 营养级。
(6)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 g。
(7)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试题篮
()